發信人: ZION_HSU@fhlbbs (徐志華), 看板: problem 標 題: 看我們所同有的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Fri Jul 21 23:22:02 1995) 轉信站: fhlbbs =========== 看我們所同有的 =========== 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在歐陸的改教運動受到保守勢力的大舉反撲, 很多改教運動的支持者被迫遠走他鄉。 在這樣陰暗的時代, 神興起了德國 薩克森尼 地方的年輕選侯 親岑多 夫 來收容這些被逐的百姓。這個地方被稱為 翰胡 ,或翻成 紇仁護特 , 意思是"主所保護的地方"。 當時被收容到這塊地土上的人有許多不同的背景,有摩拉維亞教會的、 有路德會的,還有許多其他新教派的人,各有各人所堅持的信條,以致於這 群受迫害者中又興起了一些迫害別的受迫害者的人。 親岑多夫面對這樣讓他傷心的混亂,他起來宣告禁食、宣告 ***** 不要看我們所不同的、看我們所同有的 ***** 當弟兄們不再定睛在他們所堅持的教義中的差異,而來定睛在我們所一 同領受的這個救贖上時,你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麼? 1727年8月13日那天,復興臨到了這個教會。(有興趣知道神在,這個教會 所做的神蹟的人可以參考橄欖出版社出的"當聖靈降臨時") 今天,神把我們擺在台灣這塊地上,我們是應當拚命看我們會所的弟兄這 樣、我們的長老會的弟兄那樣,還是再來回到主裡,同來看主在我們中間所 成就的奇事呢? 也許我們說國語的弟兄覺得順服保羅的教訓最重要;但在其他的人是不是 會覺得順服其他的教訓也很重要呢? 一百年來,長老會與台灣這塊土地相依相生,當228的硝煙、當白色的煙幕 籠罩這塊島嶼的時候,是長老會的弟兄們默默的陪伴這個悲情的城市承擔下 來的,他們背負了太多的淒涼和不平,這也是我們的弟兄中有些人變得比較 偏激一點的原因,我們實在沒有太多的權利去苛責他們,反而應該用溫柔的 心將他挽回。反過來說,我們會不會也有些偏激呢?我們會不會也希望別人 對我們溫柔些? 說真的,政治的事常是反反覆覆的,昨天被全盤否定的事,明天搞不好被捧 為全宇宙最好的政策;昨天被竭力否定的事,今天也許會被證實確據如山。 大家如果有空去翻一下10年前的報紙(學校圖書館都會有,如果找不到,至少 清大圖書館有),拿那些資料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政治生態、口號等相比,你 會覺得很可笑。朱高正說得一點不錯,政治是最高明的騙術,我們值得把基 督的名聲和這些騙術和在一起嗎? 當我們一起在看守這個BBS戰場時,我們是不是能把這些宗派間的差異性暫 時放在一邊,一起告訴那些不認主的人說,主耶穌愛你? === 在這個板面上,我看到了說國語的弟兄和講台語的弟兄大打筆戰, 覺得很傷心,我們值得為政治觀點來葬送這個BBS站嗎? === 我覺得這些論戰不是教外人或初入教的人所能理解或接受的,他們只 會說,你看,外省人和本省人打起來了。請大家深思。如果實在必要,是不是 請換個三級板或是關起門來打,不要叫別人看笑話。 當然,我希望最好連換埸地都不用,論戰到此停止了。讓政治的歸政治, 上帝的歸上帝,OK? 說個故事給大家當笑話聽聽。 當年韻琳姊妹初開始她的文字事工時,在校園雜誌上登了一篇小說,大意是 說一個年輕姊妹和不信主的人結婚,受了很多苦之後,終於她的先生信主了。 那時,我正為主大發熱心,十足的法利賽派的,立刻來了篇讀者投書,大大批判 這篇小說,認為這篇小說登在校園雜誌上,無法正確帶領初信主的弟兄姊妹的 感情生活。這篇讀者投書在接下來的一期校園雜誌一字不漏的刊登出來了。 過了一些時日,我老爸看到這篇讀者投書,他給我一個評語,文章根本就不通 順、用了一堆讓人看不懂的話,寫這種狗屁文章做什麼?(我老爸不信主,看不 懂我用的那堆"屬靈用語",所以...)今天我們的很多論戰會不會也讓人家有 這種評語?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