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KUAN.bbs@bbs.cs.nccu.edu.tw (賦歌洛水吟遊湘江),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中時]自由主義vs.國族主義的反思(錢永祥)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Sat Nov 20 15:50:04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spring!ctu-peer!news.nctu! 論 壇 1999.11.20 中國時報 自由主義vs.國族主義 兩種價值觀的反思 ☉錢永祥 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們必須承認,國族主義在台灣已經取得了可觀的成果, 而自由主義則益形與社會主流意見脫節。明顯的事實是,國家意識強化、國民 意志凝聚,而國家統治體制既取得了民主的正當性、又取得了相對於社會的自 主性。詳細的變化無須在此列舉;只要回顧十年以來,國家認同、政府體制與 公共政策這三類議題引起爭議的程度已經有所逆轉,就可以知道,國族主義業 已扭轉了台灣政治論述的座標。在這個過程裡,自由主義處境日蹙,對於民族 主義式的國家認同與國家主義式的政府體制,今天已經沒有置喙餘地了。 事實上,自由主義對於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有所保留,並不是因為它抗拒國 家與民族這兩件事物本身,而是考慮到國族主義的內在限制。就一個現代社會 而言,「營建國/族」不可能是唯一的政治要務;社會的組成是否能夠以公民 身分為原則、社會成員相互對待的方式能否符合自由、平等、正義的普遍標準 ,都是重要、棘手的難題。可是要在國族主義的基礎上,達成這些屬於公民社 會的目標,卻有其內在的侷限。民族主義作為現代化的先鋒,必須將個人拉出 傳統、自然的關係網路,賦予他們一種普遍而平等的身分:「國民」。可是一 方面,國民的建構,卻仍然需要經由「國有化」了的自然或傳統因素來達成, 務求這類表面看來前於政治的「國民性」,與國家的政治組織同一外延;此之 所以「同胞/族民」與「國民」的所指能夠完全吻合,發揮同樣的召喚能力以 供國家動員。另一方面,國民概念所涵蘊的平等、抽離、普遍主義的取向,又 賦予個人平等的權利、義務,驅使個人走向民主、法治觀念,鑄成了「公民」 的身分認同。我們可以說,就身分問題而言,國族主義的傾向是追求從屬於民 族國家的國民(nationals),而自由主義則傾向於實現民族國家無法完全吞噬 消化的公民(citizens)。 回顧過去十年來台灣國族主義的發展,我們不能不說,就國家成員的身分建 構而言,重點偏向於擺在「國民」而非「公民」的一端。即使旨在超越族群藩 籬的「新台灣人」,也仍然強調對於土地、歷史、文化、語言等等半自然因子 的感情認同與意識。毫無疑問,作為個人或者團體的文化意識的基礎,這些尋 求「歸屬」的作法都是值得鼓勵的。可是作為國家建構國民意識的基礎,它們 卻是對於公民身分的誤解。「公民」畢竟不等於「鄉親」。公民身分應該由平 等的權利義務來界定;公民的認同對象首先應該是憲政秩序與民主程序;公民 之間的合作基礎應該奠基於公平的體制;最重要的是,公民身分所肯定的平等 價值,本身具有潛在的反思與批判傾向,對於現有的制度、傳統與習俗,必然 會維持批判的距離。成熟的公民,乃是對於習見的事物與想法保持抽離態度的 公民。這種態度,與動輒回到民間、回到鄉土的坊間時興,不免形成雙方都尷 尬的對比。 國民概念一旦壓倒公民概念,直接的一個影響,就是台灣的公民社會的發展 ,容易受到內生的干擾。公民社會的一個特色,在於其中個人或者團體的交往 與活動方式,須要具有公共的性格。在台灣,儘管經濟的發展可觀、人口的流 動也頻繁,可是由於國族主義傾向於用家族、地域、鄉里、族群等範疇界定國 民,國民意識的私性格反而增強,開放、對話與批判的傾向則相對降低。這種 情況下,社會裡即使有許多人熱心公眾事務,公共領域的成形還是面對許多障 礙,整個社會的組成還難以呈現公民社會的特色。 公民意識低於國民意識的另外一個影響,就是關於社會正義的理解趨於模糊 和保守。社會互助與社會福利,本來應該看作公民的基本權利與責任,也是公 民之間形成連帶感與整合意識的物質基礎。可是近年來,許多攸關正義的制度 與措施在提出的時候,理由卻正好不是為了落實公民身分的普遍權利與尊嚴, 而是基於傳統性的社群連帶、同胞感情、「用愛心愛台灣」之類的傳統主義說 詞。這種情況之下,社會自然無法形成廣泛強大的道德共識,將社會正義看作 基本、迫切而有超越地位的社會目標去追求。影響所及,台灣社會的進步力量 逐漸萎縮,理想性格日見消褪,社會的改造與制度革新淪為空洞而遭政治力量 (乃至於商業力量)無情操作的口號。對於台灣這樣一個缺乏社會主義傳統的 社會,這個問題尤其值得正視。 公平地說,台灣社會主流會如此積極走向國族主義的道路,不僅有其主觀的 選擇理由,也有其客觀的形勢需要。站在自由主義的立場,對於國族主義的趨 勢以及成果可以做許多批評;可是這類批評是否掌握到了台灣人的政治價值選 擇的背景、是否真正面對了台灣的政治現實與艱難的處境,恐怕也值得批評者 自我警惕 。 話說回來,在民族國家的時代,國族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對峙之所以持久而尖 銳,一個原因正在於這兩套價值雖然針鋒相對,卻又難以偏廢。當年美國的制 憲者清楚意識到這個事實,強調制度的設計必須兼顧國家的「能力」與人民的 「自由」,多少表示他們有心在前者的國家主義與後者的自由主義之間求取平 衡。美國的日後歷史顯示,這種平衡沒有定法,而是需要每一代人根據時代條 件用智慧來調整的。而美國式的民族主義之構成,必須在複雜的地域、族群、 文化、宗教之間無止境的摸索協調,也足以說明,民族主義需要自由主義的節 制,否則容易形成一個壓迫、窒息、保守、封閉的社會。 不過,台灣的自由主義論述,由於其理論傳統的羸弱和政治經驗的膚淺,似 乎還無力承擔這麼沈重複雜的任務。尤其近十年來政治發展的趨勢推波助瀾, 台灣自由主義者本身也陷入了「我是誰?」的迷茫。許多在威權時代尚保有幾 分自由主義傾向的知識分子,今天紛紛離開自由主義的啟蒙立場,或者投入台 灣國族主義的溫馨懷抱,或者滑進後現代的化妝舞會,也不乏向中國民族主義 回歸者。自由主義在台灣的式微,與其埋怨國族主義的致命誘惑太強,不如歸 因於自由主義者本身缺乏思想的資源、歷史的覺悟、以及道德的承擔和自信。 這種自由主義,在台灣社會開始反省五十年來積累的政治價值信念之時,所能 做的貢獻,恐怕也相當的有限。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社科所副研究員,本文為「邁向公與義的社會-對二十一 世紀台灣永續經營的主張」研討會論文摘要) > -------------------------------------------------------------------------- < 發信人: KUAN.bbs@bbs.cs.nccu.edu.tw (託天言志借古自重),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Re: [中時]自由主義vs.國族主義的反思(錢永祥)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Thu Nov 25 18:53:20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ctu-gate!news.nctu!newsfee ※ 引述《iongchi (蟲蟲危機)》之銘言: Nationalism的確有兩個中文譯名 這是因為Nationalism在 英文中就有兩種不同的意涵 古典的Nationalism是指 主張 由單一民族建立單一個國家 這被翻譯成為"民族主義" :) 但是在現實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 有許多國家都不是由單一 民族所組成 相反的 而是如霍布斯邦所指出 民族是國家藉 由Nationalism所建構的 也正如安德森所說 民族是一個文 化的人造物 也是一個想像出來的共同體 因此Nationalism 也就被翻譯成為"國族主義" 使用兩種不同的中文譯名是在 有意的強調Nationalism在英文中的不同意涵 :) 而不是作 者無心的失誤呢 :) > -------------------------------------------------------------------------- < 發信人: SUChien.bbs@bbs.cs.nccu.edu.tw (民族喧嘩12月1日),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Re: [中時]自由主義vs.國族主義的反思(錢永祥)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Sat Nov 27 01:00:03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freebsd.ntu!news. ※ 引述《iongchi (蟲蟲危機)》之銘言: : ^^^^^^^^^^^^^^^^^^^^^^^^^^ : ^^^^^^^^^^^^^^^^^^^^^^^^^^^^^^^^^^^^^^^ 我是覺得都是一樣的 不論真的是單一民族國家也好 是多民族國家也罷 其用以動員 凝聚其國民/民族成員的手段 與所謂民族/國族國家的運作型態 都是一樣的 那種意識型態稱為nationalism 重新回到文章中 我從頭再看了一遍 作者對於美國 使用民族主義一詞 對中國 使用民族主義一詞 而是文章重點的台灣 一律使用國族主義 我是認為 台灣 中國 美國 其凝聚國民的意識型態都是nationalism 本質上並無差別 當然各國號召不同 為何作者獨獨對台灣的社會狀況用國族主義呢 我大膽的推測... 可能 台灣的nationalism一般以 台灣 這個島為號召 比賽誰最愛台灣 指責誰會出賣台灣 共同對台灣所謂民主與經濟而驕傲 而有不管是南島民族 先來或後到都好 只要愛台灣的就是台灣人 就是台灣nationalism號召凝聚的對象 對土地強烈的認同是台灣nationalism的特色 也許作者認為 這與一般以語言 共同歷史 文化等等為號召的民族主義不同 而且也不存在台灣民族 所以用國族主義吧 這是我的猜測 我並不認同我上述的臆測 我覺得本質上都是一樣 這種無條件的效忠情緒正是民族主義的專長 與nation是否在文化上有同質性無關 對土地的情感一樣讓台灣達到這種境界 不過我同意他的文章內容...民族主義過度發展是很危險的 > -------------------------------------------------------------------------- < 發信人: KUAN.bbs@bbs.cs.nccu.edu.tw (大學是社會的良心),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Re: [中時]自由主義vs.國族主義的反思(錢永祥)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Fri Dec 3 01:06:45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freebsd.ntu!news. ※ 引述《iongchi (蟲蟲危機)》之銘言: : ^^^^^^^^^^^^^^^^^^^^^^^^^^ : ^^^^^^^^^^^^^^^^^^^^^^^^^^^^^^^^^^^^^^^ 很抱歉隔了好幾天才回你的文章 :) 關於Nationalism有民 族主義和國族主義的不同譯法和意涵 倒不是我個人的見解 而是目前學術界的通說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參考"思與言"第 三十卷第二期(族國與國族研究專號)之中朱浤源的文章 :) 所謂的民族主義在政治學上是一種意識型態 而不是一種對 事實的科學描述 因此中國民族主義和中國是多民族國家的 現實並不衝突 這種中國民族主義就是主張中國是一個民族 所以反對西藏和台灣自中國獨立 而另一方面的台灣民族主 義則認為台灣本身就是一個民族 因此應該離開中國成為一 個獨立的國家 之後就成為兩個民族主義之間的論戰了 :) > -------------------------------------------------------------------------- < 發信人: iongchi.bbs@bbs.cs.nccu.edu.tw (蟲蟲危機),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Re: [中時]自由主義vs.國族主義的反思(錢永祥)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Fri Dec 3 18:04:02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news.ntu!freebsd.ntu!news. ※ 引述《KUAN (大學是社會的良心)》之銘言: 我對該文的質疑不是Nationalism的中譯是什麼而不是什麼, 而是該文有時用“民族主義“ 有時則用“國族主義“ 給人感覺不夠嚴謹 在台灣 有人喜歡用“民族主義“翻譯Nationalism 有人則覺得“國族主義“比較好 但是在論文中會把這兩種譯法交互使用的 大概很少吧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