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KUAN.bbs@bbs.cs.nccu.edu.tw (官樣文章),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聯合]薩依德與後殖民理論(江宜樺)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Tue Nov  9 04:45:14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ctu-gate!news.nctu!netnews

知識分子的批判立場--薩依德與後殖民理論

                               江宜樺

常觀賞好萊塢電影的人不會不熟悉劫機片
的典型情節:一群喬裝的中東恐怖分子控
制了民航客機,要求美國政府釋放被囚的
游擊隊領袖,然後在美方特攻隊或某位超
級警探膽大心細的突擊下,邪惡的恐怖分
子全數殲滅,無辜的旅客歡慶重生。當然
,如果您不看電影,那麼CNN的新聞畫
面一樣經常提供我們有關中東的狀況,而
且是如假包換的「實況」:巴勒斯坦人不
分大人小孩猛對以色列軍人丟擲石塊,一
陣對空鳴槍之後,這些衣衫襤褸的暴民紛
紛躲回斷垣殘壁之中。這是我們的「中東
」印象,數十年如一日。

  「我們」並不只有台灣人,還包括美國
人、德國人、日本人、剛果人、澳洲人等
等。「我們」分享好萊塢、CNN、BB
S、USIA等文化輸出工廠所製作的產
品,在電視機前戴上制式眼鏡「從台北看
天下」。而這種安然恬適可能一直要等到
某天忽然看到黃皮膚黑眼珠的人怎麼在電
影裡都是幫派殺手時,才會陡然消逝。也
許到了這個時候,我們才會想起薩依德(
Edward W. Said),想起他的《東方主義
》與後殖民理論。

文化帝國主義 籠罩下的刻板印象

後殖民理論檢討了我們方才描述的現象,
但不止這些現象。事實上,自從八○年代
中期後殖民理論依附著後現代主義的浪潮
興起以來,它的內涵正逐步擴大,迄無界
域可言。顧名思義,「後殖民」當然是指
西方帝國主義在非西方地區殖民統治結束
後的狀況,但是這種狀況卻不全然是解放
自主的狀況,而是交織著殖民勢力以文化
霸權維繫其利益,以及被殖民者羨嫉交加
仰視殖民母國的複雜情境。後殖民理論處
理「殖民者-被殖民者」的臍帶關係,反
省種種刻板印象的成因、主奴辯證的心態
、內部殖民的問題,以及文化帝國主義的
影響。它的代表人物可以追溯到早期從事
非洲解放運動的法農(Frantz Fanon),向
下則有印度裔的解構女性主義者史碧娃克
(Gayatri C. Spivak),以及另一位印度
裔文化研究評論家巴巴(Homi Bhabha)等
。

在後殖民理論中,阿拉伯裔的薩依德以其
《東方主義》一書率先指出西方世界如何
偏差地凝視東方,如何藉著科學研究之名
發展出一大套關於東方的權力論述。在他
看來,遠自希臘時期的悲劇作品,西方就
開始建構他們對東方人的異族想像。伊斯
蘭興起之後,穆罕默德更成為十字軍東征
以及但丁《神曲》極力醜化的文化象徵。
拿破崙一七九八年征服埃及,開啟了近代
西方國家對東方世界的支配狂熱。而無數
的官方文件、演講、日記、信函、遊記則
忠實記載了西方人如何看待他們的治下臣
民,以及如何合理化其帝國統治的利益。
即便到了二十世紀下半葉,當英法殖民勢
力逐漸退出,美國文化資本立即趁虛而入
,以一套更細緻的文化霸權與經濟消費主
義繼續其控制。當一般阿拉伯人「心不在
焉地消費著西方媒體所製造的東方文化影
像」,當中東知識分子也在學術專業化的
口號中「樂於扮演西方的土著報導人」時
,薩依德警告,「現代東方已經參與到它
自己的東方化之中了」。

西方世界充滿偏差地凝視東方

  因此,「東方主義」並不只是學院內的
「東方學」研究,也不只是源遠流長的「
東方與西方二元對立」的思考形式,而是
一整套西方凝視東方、創造東方,以及支
配東方的「論述」。「論述」是個典型的
傅科概念,薩依德希望透過他對「東方論
述」的拆解,提醒讀者時時警覺所有文化
霸權的支配。不過,薩依德並不期望中東
人因此來一場民族主義式的反抗運動,因
為他的理論立場是典型的反本質論。他反
對一切類似東方/西方的本質性區分,更
不可能為所謂「真正的伊斯蘭」或「基本
教義派」辯護。在一個懷疑成性的知識分
子心中,對所有政治勢力保持距離並勇於
批判,才是他認可的立場與出路。

儘管薩依德極力避免「東方主義」的分析
淪為簡化的民族主義情緒,但是《東方主
義》出版以來的反應,卻似乎說明了政治
世界自有一套吸收、轉化思想理論的獨特
方式。在一九九五年版的後記中,薩依德
不得不承認「《東方主義》仍常常被認為
是一種為處於受壓迫地位者的證言,是世
界上那些不幸的人們的反擊之聲,而不被
認為是對利用知識來增強自身的權力所作
的多元文化批判」。對此他深表遺憾。但
也許追求「非支配性、非本質主義式」的
人文研究理想,原本是知識分子一場難圓
之夢。這個困境對台灣從事後殖民研究的
知識分子,何嘗不也一體適用?

【1999/11/08/聯合報】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