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fhlbbs (尉), 信區: philosophy 標題 我們這個時代的上帝問題 時間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Wed May 8 23:34:12 1996) ─────────────────────────────────────── 我們這個時代的上帝問題 直到今天,許多人(亦包括基督徒)仍舊嘗試著去證明上帝的存在或不存在, 試圖在理性上提供一個信仰或不信仰上帝的根據,試圖在重重的論證與語理分析 中去分析上帝,企圖釐清什麼樣的上帝才是值得信仰的,什麼樣的上帝才符合人 自己所期望的上帝形象,此種藉由形上學的論證來接近信仰的上帝,在二十世紀 已不再具有如以那般的說服力而被視為是合法的。 我們知道傳統形上學是就存有物作為存有物來探討存有物,如此便造成某種抽 象,將普遍性從個體性中抽離出來成為概念,此一相對於形下世界一一個體的形 上範疇,便成為形下世界的根源與本質,是恆久不變的,具普遍性的。當此一形 上概念與基督信仰結合時產生了士林哲學,便將上帝置於形上範疇的最高點,成 為所有形上形下諸範疇的根源,如此當教父們欲證成上帝存在時,便藉用形上命 題來進行論證,無論是宇宙論或目的論,總之推到其最終極處便意指上帝。此種 論證將上帝問題化約到人的理性之中(傳統形上學基本上便僅只是理性的思辯) ,自古便與聖經中那位道成肉身的上帝有著某種張力,然因希臘哲學與希伯來信 仰的成功對話,二概念尚能相安無事的融於同一位上帝概念之中。 近代哲學,尤其從海德格開始,指出傳統形上學忘記了存有本身,認為形上學 的首要任務在於就存有作為存有來探討存有,而其探討的出發點乃在於從「在世 存有」出發,亦即從人的自身在世界上的此時此刻對存有的感受出發,以現象學 方法探討存有,而非如傳統形上學般純從理性思辯著手進行形上範疇的抽象工作 ,如此便將傳統的形上形下之區分置入括弧存而不論,此時,依憑傳統形上學證 成的上帝觀便遭受質疑,已不再被視為合法的論證過程。 當我們試圖援引形上學說明信仰時,應注意到二十世紀的形上學與傳統形上學 不同,不宜採用傳統的形上學意義來探討信仰與哲學的二者相關地位,這在當代 哲學與神學問題中已被判定為是有問題的。另一方面,與傳統形上學結合的上帝 觀念在人的理性遭受嚴重質疑的二十世紀亦跟著面臨強烈的質疑,這在苦罪問題 上尤為明顯的透顯出來。故此,放棄傳統形上學的上帝觀並不是一件不能承受的 事,甚至亦有相當多的學者認為是一件必要的工作。 而就當代形上學而言,海德格在他的哲學系統中強調哲學與信仰的截然二分, 他認為只有當存有問題得到解決後,人們才可以言說上帝,所以他終生並未言說 上帝問題,但就某些人的看法,他是處在「期待」上帝的過程中,期待有一天當 存有問題釐清後,便可以正確的言說上帝。不過許多新教神學家並未完全採納他 的建言,他們使用海德格造成的形上學扭轉重新釐定當代的上帝問題,就此而言 ,既不能全憑理性思辯探討上帝問題,(這在傳統形上學上帝觀的崩潰後已是不 可能的事,就此而言自然神學也必然有所限制。)但又無法從哲學走向信仰,所 以上帝問題在當代已不是是否存在、是否全能、是否合乎理性等形上問題,而變 為與人的此時此刻的存在切身相關的問題,於是,上帝問題便成為我們該如何「 言說」上帝的問題,我們這一代人與上帝的「關係」問題,此外,在面臨虛無主 義的衝擊下,也包括「意義」問題與「倫理」問題。但無論如何,這些都必須是 與人的存在相關的問題,而非抽象的形上問題。故當代純依理性論證來探討上帝 問題者,純就邏輯命題或概念思維來討論上帝問題者,在我看來恐怕已對當代的 上帝問題使不上力,至終或是成為一些概念遊戲,或是成為唯理主義者在理性上 提供相信上帝的一些合理的理由,然而在面對苦罪問題時,還是得承認此種方式 的有效性是極其有限的。 為何是苦罪問題呢?因為這是我們這個時代尤為尖銳的問題,在二十世紀,歷 經有史以來最恐怖的兩次世界大戰,西方有奧斯維辛,中國有南京大屠殺,台灣 有二二八,苦罪問題已深深地成為我們這一時代的切身問題,它顯得如此急迫, 卻又教人欲振乏力。苦難的深度和廣度已使苦罪問題與每一個人深切相關,沒有 人可以迴避今日普世性的苦罪問題,傳統視苦難為上帝懲罰或化妝的祝福此類詩 意而美化的講法,在無辜的遍野的受難者屍體前,已不能再安慰人們或提供人們 受難的理由,小孩流盡的眼淚已淹沒了所有理性的嚴謹思辯,少女殘破的身軀已 壓毀了堅固的形上命題堡壘,我們這些安逸者站在他們面前,彷彿只能沈默以對 。但基督徒相信,對於人的苦罪問題,上帝從未沈默,祂利用那唯一的一次沈默 ,在那個連太陽都熄滅了的下午,祂掩面不看祂自己的受難,以此來控告人類歷 史的不義,向世人發出拯救的呼聲。 但是,從時代的問題出發,豈非把上帝問題限制在時代之中嗎?否,而是從時 代處境出發,我們才能真正合法的言說上帝,任何脫離與我切身相關的討論,至 終或許能在理性上提供一些知識的滿足與辯論的技巧,然而卻僅只是在我的生命 核心之外的眾多議題之一,上帝問題於我而言並未成為我要用整個生命去傾注和 關顧的議題。然而,那位聖經中的上帝,那位基督徒相信乃是揭示了人類真實處 境和唯一拯救之道的上帝,又豈能被我們放在生命的這緣處,彷彿當我們接觸到 某些不可解的問題時才需要搬出來的呢?不行!誰真誠的想作一個基督徒(或是 一個誠實尋求生命終極意義的人),誰就必須把上帝問題放在生命的中心。而如 此唯有藉著從自身最關切、最急迫的生命問題出發,由此來向上帝詢問祈告,來 面對上帝的應許和救贖,才是最接近上帝,是真正在言說上帝。 但我們這一時代的人,身為一個中國人,台灣人,知識分子,我們所面臨的最 切身的問題是什麼?我們如何從對這些議題的反省走向上帝?這就是這一代基督 徒所應首先關注的,所應最花心力從事的課題,它誠然艱難而龐雜,卻是我們無 以迴避的召命。於是,人是什麼?人的處境是什麼?就成了我們首先要問的問題 ,儘管它是個沈重非常的問題。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