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轉錄]神學的任務和使命 時間: Fri Jun 30 22:51:45 2000 ※ [本文轉錄自 Theology 看板] 作者: maranatha (maranatha) 看板: Theology 標題: tets 時間: Thu Jun 29 10:39:19 2000 [代貼] 神學的任務和使命 唐崇懷 教會對神學和神學教育一般採取兩種極端性的態度:消極態度認為,神學只是 一種人的學問,是以人的理性來肯定神的話語。 神學知識越高,人越自大,信仰 越膚淺,是教會的敗筆,是屬靈人應當迴避的運作。激進的積極理念則以神學為一 切信仰的基礎和規範,沒有神學,信仰就與迷信大同小異,所以神學是至上的科學, 是教會和信徒不可或缺的知識。其實二者都是各走極端,是對神學的任務和使命模糊 不清所造成的後果。 要瞭解神學的任務和使命,首先需要對神學的定義有甄別性的瞭解。神學不是 有關神的科學,也不是人對神暸解的綜合和歸納知識。 當然神學包含了體制知識 (corpus knowledge), 也是一種知識的體制(corpus system)。但真正的神學 是信徒對神的啟示,在聖靈默示運作文字所寫成的聖經真理的一種系統性理解和闡明。 神學雖不是信仰,也不是信仰的中心,但卻是信仰真理的系統性暸解和闡明,也是信 仰的系統性宣言。神學和神學操練(practicing theology)是信仰的必然後果,也是 信仰在實際生活上的導向和運用。它不但有教牧應用性和靈性培養的關切,更有對本體 性啟示真理的關切。神學將信仰的靈性關切和實踐關切串聯結合成為生活的終極關切, 將人在神、在人面前的生活(Coram Dei;Coram Hominibus)配合成為一個真體的實在, 也讓人的存在產生意義且光明。所以神學的目的就是讓信仰實踐在生活上,並能扎實的 事奉神。(註1) 從事神學的思考有助信徒擺脫明智的無知,使人能謙虛的承認理性的極限,而以 有限的理性接受無限神的啟示。對那些抗拒真理和宣揚虛妄的異端,神學使我們取得 反對異端的權利和權威,能避邪歸正,更能以各樣的智慧將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 的引到神面前(西1:28)。更寶貴的,研究神學的人可以增廣信心的知識境界 (rational horizon), 讓我們突破理念和現象的困囿,也可因此經歷靈命的新生和 突變而展翅上騰。為此基督教神學基本上有下列數種要務和使命: 1. 神學的反省性要務 信仰反省是神學的首要任務。既然信仰是人理念和生活的架構,人就很容易墮落在 信念的僵化中(fixation)。換句話說,信仰中的信念因慣於舒適的現狀中而將信念固 定化了。固定化的信念自然會使信仰僵化。基督徒的信仰是對這位又真又活的神的呼召 所作的活潑回應。所以我們的信仰是寄於永活神的活潑和連貫的啟示。我們的信念雖是 穩定(stable)但卻不是靜止不動的(static)。信仰在神不斷的活躍啟示靈感光照中, 對信念起了挑戰的作用,對這些挑戰的信仰回應就是神學性的反省。為此神學界將反省 視為信徒對所見證的道的正當回應,讓人能理會和肯定存在的適宜意義。(註2)神學 性的反省是一種必然的信仰架構,在言行互相性的架構中,反省的運作將信仰提升和進 深。這樣,信仰才能有活躍的作用,使人如同對著鏡子觀看,作適宜的修飾,將自己陳 述於人的面前,並能不斷的被神的啟示和真理調整,不論向左向右,能聽見後面有聲音 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30:21) 2. 神學的創作任務 神的話是神創造的媒介,也是神創造的總歸(創1:1--3;約1:1--3),而神學 的事務就是對神的道作系統性的暸解。換句話說,就是藉著信心的運作將創造的律和 理,與創造自然宇宙的道結連(connection of the word with the Word)起來。 隨著這結連而來的即是神創造的延續,讓神的兒女可以發現宇宙的奧秘,並能藉著神 的道闡解創造的原理而應用和享受神創造的優美。人以正確神學理念架構來探討神的 創造和救恩時,就能將人的感性和理性隨著神啟示的真理發揮其聚合功能(convergent ability)和擴散功能(divergent ability),並一同來參與神的創作和眷護。這就是 神學創作任務。換句話說,從事神學事工的人,因對神的道有正確的認識,能藉著對道 的理解而參與神的作為。因此神的兒女不但是被動的受惠者,更是積極的恩器。神學也 因此成了人存在的導向和嚮導。讓人可以活得更完全、更豐富,實在的體驗神的真實和 完美。 以上所述是神學任務的簡介。任務是一種不能推卻的責任,也是必然的回應和應有 的果效。凡有信仰的人必會有所反省,神學的反省不是對既往歷史的反省,乃是對神的 作為作神學系統性的回應和省思。這樣的回應讓信徒醒悟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 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我們所求所想的(弗3:20),本著這樣的任務感,神學 才能完成它的使命。 3. 神學的更新使命 一般說來更新常含有去舊之意,但神學的更新使命乃是在維新(transformation) 的文脈裡被暸解。回顧中世紀時的宗教改革,它不但改進了教會的路線,也影響了國運 和民情。它是一種改革,也是一種維新過程。追根究底它乃是神學家完成神學使命所造 成的。使命與任務不同,任務是信念覺悟,使命是對任務的生命投入。也是任務在生活 和職份上的運用。從事神學到相當階段時,必會因對道的理解而全心全意的投入在這 些理解裡,好的神學思想將神學理論演變成為神學性的信仰行動(theological praxis)。這也就是不斷的更新行動(semper reformada),讓教會能在信仰、行為和 生活上,萬古常青,有對真理的清晰和新鮮認識的供養,發旺結果,滿了漿汁而常發 青(詩92:12-15)。 4. 神學重整和塑造使命 信仰對生命的影響通常稱為靈性的塑造(spiritual formation ),信仰對信念的 影響稱為信仰的重整。神學既然是信徒對神啟示和呼召的信仰回應,回應的行動在教義 上必會有重整的作用。當神學家完成其反省任務時,神的道就會起了催促性的使命感, 讓人對既有的信念作重建的工作。在這使命感的催促下,我們更可有靈命的調整和靈性 的重塑。因為人的靈性狀況不是藉著外在的表現或內在的修養受肯定,乃是取決於這人對 神的道的回應和關係。所以真正的神學思想只能使人更謙虛、更感恩,也對神的呼召有 更敏銳的感受和更體貼的委身和投入。這是神學使命的終局表現和目的。讓信徒在至聖 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愛中,仰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憐憫 ,直到永生(猶大書21節)。 以上是筆者對神學事務的暸解,將神學的任務和使命根據筆者的體會從簡陳述; 這也是筆者從事神學事務和神學教育的規範和導向。盼望藉著本文作些應有的澄清,更望 藉此挑起更多的同道在教牧事工之外,也能參與神學事務,作當有的神學性運作和操練。 註1 參Daniel K McKim(Ed)Major Themes in the Reformed Tradition .Grand Rapids,W. B. Eerdmans, 11992, p.77 註2 參 Peter Hodgon and Robert King (Eds) Readings in Christian Theology,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85. ============================================================================== 本文作者為美國洛杉磯國際神學院院長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