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Dasein.bbs@bbs.cs.nccu.edu.tw (飛越萬聖節), 看板: philosophy
標  題: 笛卡兒的存有學論證與經院哲學之關係
發信站: 政大貓空行館 (Fri Jun 16 23:21:21 2000)
轉信站: fhl-bbs!news.seed.net.tw!feeder.seed.net.tw!ctu-gate!news.nctu!newsfee

笛卡兒以方法的懷疑(或懷疑的方法)將「我思」作為認識論上的第一原理
但其對於上帝存在的證明仍然沿用經院哲學傳統
如果我們對於安瑟倫的存有學論證仍然記憶猶新
便會發現笛卡兒只是換湯不換藥的根據唯實論的傳統

先談唯實論與唯名論
之所以有唯實論與唯名論之區別是由於對亞理斯多德「範疇篇」的解釋而來
範疇共有十組 可粗略分為「實體」與「描述實體的」兩類
「實體」作為主詞
「描述實體的」則作為賓詞來形容「實體」
「實體」分為兩類:「第一實體」與「第二實體」
「第一實體」指「個體」其特徵在於只能被描述而不能描述
「第二實體」指「類概念」它大致上也是只能被描述而不能描述
但有例外:「第二實體」可用來描述「第一實體」

所以中世紀之所以有唯名論與唯實論的共相之爭
便在於其著重之點何在
著重「第一實體」故認為「個體」的實在性高於「共相」
所以有唯名論的主張
著重「第二實體」故認為「共相」的實在性高於「個體」
所以有唯實論的主張
我們今日大多也採取唯名論的主張
認為共相不過是思維活動的符號或概念
而不是獨立於個體的一種實際存在

所以安瑟倫的存有學論證是唯實論的
上帝的「概念」是最完善的「概念」
最完善的「概念」必定包含存在的屬性
故上帝存在

再看笛卡兒的存有學論證
「上帝概念」具有無限的屬性
而「我思」只是一有限的思維存有
所以不能由「我思」推導出「上帝概念」
根據唯實論的主張
結果的實在性不能大於原因的實在性
所以「上帝概念」的來源只能有一個 即「上帝實體」
故上帝存在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家甚至到理性主義者
雖然其解釋世界的方式以不再如中世界那樣以上帝作為終極的解釋原則
但是他們仍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了經院哲學的傳統
雖然馬克斯談過中世紀是黑暗的世紀
但那並非指中世紀思想一無是處
而是指在解釋世界時 中世紀使用的是神學而非科學
如果能仔細欣賞中世紀思想
將會發現許多豐富的思想寶藏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