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wei (三月的春帷已揭) 站內: philosophy
標題: [轉貼]柏拉圖秋冬彩妝新品(一)
時間: Thu Sep 30 11:41:08 1999

from 台文站

 作者  Walkure (la lassitude)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柏拉圖秋冬彩妝新品(一)
 時間  Wed Sep  1 14:40:39 1999
───────────────────────────────────────


....@_@...版主大哥....請..問..
..可以在這裡po化妝品廣告麼?


                ***On Platonic Cosmetics***
                     ~~~柏拉圖彩妝~~~

將修辭與繪畫連結在一起,並為這個連結印下哲學責難的印記,一切都還
得從柏拉圖說起。這樣的連結是源自於應用於其上的一個邏輯必然性--觀念界
與實在界的二元思維,對化妝品的定義以及外貌、諂媚之間的密切關連,甚至對
美與樂趣的疑慮都是貶抑修辭與繪畫這兩種藝術的關鍵概念,而這個邏輯必然性
至今尚主宰著多數關於實在界與意象(image),外貌(appearance)與技巧
(artifice),以及樂趣(pleasure)與美的論述。

I. 繪畫是幻覺外貌

在GORGIAS中,柏拉圖責難修辭學的詭辯特質時,便指出一切以取悅為目的的
活動都是醜的,稱呼它們為「諂媚」。這個論證將這個準則應用到一切外貌的擬
象上,被柏拉圖批評為諂媚的活動包括一切模仿的藝術,尤其是繪畫。在這個責
難中,修辭一直被當成繪畫,而繪畫也一直被當成修辭,彷彿它們的定義只能藉
由另一方的隱喻才能陳述出來。

II. 對身體有益與對心靈有益的活動:

柏拉圖在GORGIAS中區別了兩種活動:一種是對身體有益的活動,另一種則是
對心靈有益的活動。對心靈有益的活動是立法與司法,柏拉圖稱呼它們為「政
治」,詭辯與修辭則是這種活動的擬象;對身體有益的活動則是醫藥與體育,擬
象則是烹飪與化妝品,柏拉圖沒有為這類活動命名。從一開始,身體就有一種應
用在真實活動的效應欺騙模仿的擬象上的本體論缺陷,身體藝術抗拒任何統一成
本質或名字的努力,總是外於指謂的形上圈子之外。諂媚是攸關身體的諸多不重
要本質的活動,它揭露身體作為外貌,不受理性的控制與體育的鍛鍊,而從屬於
誘惑與享樂的活動的事實。


III. 美從屬於形上學的宰制:

在整個對外貌的樂趣與實在界充滿恨意與斥拒的傳統中,為了生存,美必須表現
它是有道德與形上指導的授權證明的。美不只是為了取悅,而是被哲學指派了位
置,座落於在真與善之間。柏拉圖並沒有將所有以取悅的活動指控為醜。唯有那
些不遵守任何規則,只從屬於自身運動的樂趣才是醜陋而有罪的。因為它活動於
不正當享樂的自主性中,在這個場域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將它合法化。因此,
繪畫與修辭的活動總是在哲學設下的界限(真與善的界限)之內行進著。在這個
界限中嚴格執行的道德禁慾主義與審美的苦行生活,只有無味無色無嗅的東西才
被當成是真的,美的與善的。這只是個黑白宇宙,卸去了所有的裝飾品,所有的
彩妝,倒光了所有使心靈犯罪而迷醉感官的毒品。

                                               ~~~to be continued.....



作者: wei (三月的春帷已揭) 站內: philosophy
標題: [轉貼]柏拉圖秋冬彩妝新品(二)
時間: Thu Sep 30 11:42:30 1999

from 台文站

 作者  Walkure (la lassitude)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柏拉圖秋冬彩妝新品(二)
 時間  Wed Sep  1 14:53:52 1999
───────────────────────────────────────


                     ***On Platonic Cosmetics***

IV. 化妝品的本質是外貌的幻覺--是空無

化妝品創造的只是一個外貌構成的幻覺世界,而繪畫自然是這彩妝世界當然的成
員。繪畫不只是妝點自然實體的缺陷而已,在繪畫表面的顏色之下存在的是空
無,它所有的現實全都窮盡在它的表面,窮盡在顏料之中,除此之外,別無其它。
它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化妝品組成的表面幻象,它提供的形象的本質全部窮盡在
人為製品純粹幻覺效應的宇宙中。繪畫是個沒有本質的存有。它抗拒一切認同的
形上原則。


V. 模仿理論

柏拉圖的模仿理論則是要指派給形象一個臣屬於自然(真理)秩序的源頭。他將
外貌固定在一個永遠必須指涉另一個實體的地位。作為一個模仿活動,繪畫是以
它的指涉為衡量,並以它與本源之間的距離作判斷,對柏拉圖來說,繪畫是對自
然的三度遷居,它只是對本質的蒼白模仿。既然繪畫必然指涉著另一個現實,與
它所指涉的現實相比,繪畫的真實必將永遠為它所指涉的現實所否定,它將永遠
是一個缺乏真實的模仿品。在模仿必須以它源頭的現實來衡量的條件上,圖畫的
模仿永遠不可能成為任何認知的對象。繪畫被扣上雙重缺陷的指控,它不只指涉
知性現實,還指涉實體世界,因此,它既不是知識,也不是手工製造的技術,它
既沒有基礎也沒有功用,因為它甚至不能將物質轉換成真實的產品。它什麼都不
是。充其量不過是個蒼白複製的欺騙擬象。沒用,因為它是真實的殘缺,
危險,因為它以形象的幻覺替代真理。


VI. 大哲學家的恐懼

圖畫的幻覺不是為了持續而是為了在它效應成功的剎那自我毀滅,為的是在剎那
間挑起它的犧牲者的驚艷。它的效應只是瞬間的存有。只要它在觀者身上產生效
應,它的目標就完成了。這效應只讓我們在短時間中相信它。繪畫玩弄幻覺與時
間,捉弄觀者,它的遊戲不尊重哲學論述的規則與價值。它的位置在任何對錯的
區別之外,我們必須下很多工夫才能將哲學的框架套用在繪畫活動上。柏拉圖將繪
畫從屬於認知理論,並將它定義為真理的指涉,就是一個證據。在這裡,哲學面
臨一個逃脫它掌控的東西。
貶抑繪畫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大哲人是不懂藝術的大老粗,事實上,繪畫的精微處,
柏拉圖比任何人都心知肚明--繪畫擁有危及真理的力量。大哲人非常
清楚,繪畫的裝飾不僅僅只是裝飾,不僅僅只是東西的附屬品而已,畢竟裝飾物
的過剩還是可以控制的。但在繪畫中還不只是這誘人的裝飾物而已,在其中隱藏
著動搖哲學權威的危險性。柏拉圖不得不對此戒慎恐懼。

柏拉圖將繪畫類比於修辭學,因為他們的目的都是指向同樣的效應--諂媚、誘惑
與樂趣,這些都是修辭學之所以受柏拉圖貶抑批評的原因。而他又進一步將繪畫
,修辭與詭辯放在一塊兒,將繪畫與修辭完全放在知識領域,將所有問題歸諸形
上學範圍,從今以後此,繪畫與修辭學必須在真理獨大的邏輯範圍內,
為哲學家對詭辯的控訴辯護,以捍衛自身,為自身找到存在的正當藉口...


                                              ~~~to be continued.....


作者: wei (三月的春帷已揭) 站內: philosophy
標題: [轉貼]柏拉圖秋冬彩妝新品(三)
時間: Thu Sep 30 11:43:34 1999

from 台文站

 作者  Walkure (la lassitude)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柏拉圖秋冬彩妝新品(三)
 時間  Wed Sep  1 14:58:41 1999
───────────────────────────────────────


                    ***On Platonic Cosmetics***

VII 顏色的迷思

但是柏拉圖指控繪畫的原因我們卻不能由他對真理的分析中窺見,而是在樂趣的
範疇。這個指控主要是在兩個論證中,一個是模仿理論,另一個則是在說服的定
義中。一則因為繪畫的模仿具有詭辯特質,一則因為繪畫形象的修辭效應。
當分析專向繪畫的修辭特性時,柏拉圖的論證才真正觸及了繪畫的本質--顏色的
閃爍,如此才能解釋它的幻覺力量並定義它的誘惑。畢竟繪畫最重要的是它的顏
料,只有將分析放在修辭面向上,也就是效應上,我們才能真正論及繪畫的本質。

柏拉圖在字母,線條,色彩之間以及肖像與書寫之間做類比,將顏色定義為記號,
將記號定義為形象,將形象定義為題辭(inscription),提辭為肖像,柏拉圖成
功地將顏色定義為素描。在Cratylus中,柏拉圖將名字定義成透過音節與字母對
事物所作的模仿,同樣的,繪畫也是以形式與色彩對事物做模仿,如此一來,柏
拉圖透過顏色與字母的類比將繪畫形象定義成論述形象。柏拉圖在模仿的領域內
將繪畫的所有元素保存在同質性之下。

顏色在自然中是pharmakeia,而一旦進入繪畫的組織中時,它就成了chromata,
但chromata是指稱皮膚的用語,是身體的表面,是肉體的色調。顏色不但是可
見的,它還是使不可見的變成可見的(make visible)。但是,顏色的過剩卻可能
招致相反的效果--干擾視覺,阻撓對輪廓的知覺與形式的認同。混合色,我們或
許也可稱它為medley,本身就是模糊視覺的。混合產生混淆。柏拉圖在Timaeus
中談到,顏色都產生自混合,只有黑白色才是純粹而無色的。顏色只不過是顏料
的效應罷了,這是為什麼它引來哲學家的猜疑。詭辯、修辭、繪畫都只是幻象的
創造者,這些善於魅惑的大師都是精通顏色的佼佼者。

諂媚、化妝品、人工製品、外貌都連結著繪畫、詭辯與修辭,使顏色效應取得誘
惑效應的資格,他們都是幻覺與樂趣的效應。在這些混淆視覺,被柏拉圖指稱為
poikiloi的活動中,繪畫是最該被指責的,以物質作為生產效應的手段,繪畫自
實體生產外貌,而提供關於實體的幻覺。繪畫是物質,是純粹實體的外貌,它甚
至不是由語言所構成。如果修辭值得責難,那麼繪畫則比修辭更值得責難,因為
它的媒材甚至連語言都不是。

在愛智者的論述之下,最理想的繪畫應是無色彩的,黑白的,沒有顏料的。

                                                ~~~to be continued....

PS....本文摘自...Jacqueline LICHTENSTEIN, “The Eloquence of Color”.
....敬請大家多多愛用柏拉圖彩妝~~~~1999年秋冬新品驚艷登場~~~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