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轉錄]以「釋義學循環」來檢驗婦女神學的發展 時間: Wed Jun 14 21:53:39 2000 ※ [本文轉錄自 Theology 看板] 作者: rice (期待) 看板: Theology 標題: 以「釋義學循環」來檢驗婦女神學的發展 時間: Wed Jun 14 21:10:18 2000 以「釋義學循環」來檢驗婦女神學的發展。 【婦女神學】 婦女神學來自寬廣的女性主義理論。雖然在分析婦女所受的宰制上 所採用的方法不盡相同,大體而言都有一至的共識。女性主義的理論源 起於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女性參與政治/社會運動,對於整個系統中壓制女 性的力量加以辨識,鼓勵女性說出她們受到的壓制、並且思考壓制的來 源。隨著女性主義的興起、基督徒女性醒覺到女性受壓迫的狀況,並開 始溯源聖經、聖經詮釋及聖經翻譯在延續父權教會傳統上所扮演的角色。 一、 從我們體驗現實的方式,促使我們產生意識型態的懷疑 1830年至40年代女性主義和女權運動興起有許多的原因,在一個以 工資和利潤衡量工作價值的社會裡,多數婦女居家捍衛道德覺得自己是 一個純然的消費者、一無是處。當越來越多的男人非常投入民主運動的 時候、她們更覺得自己欠缺政治和法律方面的能力。另外則是接受中等 教育的婦女越來越多、然而她們因被拒絕於某些機會和較高的學府的門 外而深感挫折不堪。 當我們檢視1830年代的奴隸制度時、可以發現與女性主義的發展有 著密切的關係,1833至1838年間有許多的女性反奴隸社團成立,對當時 很活躍的男性反奴隸社團成為一股助力。女性敏感而善良的本性、更加 熱烈投入反奴運動且格外痛恨加諸在黑人婦女身上的性剝削,和其他改 革團體不同的是:反奴運動直接暴露出婦女的地位問題;婦女在這個過 程也被引導去思考女性在美國社會的地位。反奴者主張:人人都有生存、 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女性自身是被忽視的一群。反奴者以加拉太書 三章28節的經文為奴隸辯護,婦女因而明白她們應該享受聖經所應許的 兩性平等;當婦女開始對自己的地位有較多的反省的時候、就發現自己 的境遇與黑人婦女有許多相同的地方。女性白人和男性黑人一樣、只擁 有一點點權利和自由,也只被當作增進男人福祉的工具。因此、第一階 段是:婦女在傳統父權體制壓迫現實下的經驗而起的反省和興起女性主 義/運動。 二、 將我們意識型態的懷疑應用到整個意識型態的上層結構,特別是神 學上。 女性主義理論主要的分析包含了:性特性(Sexuality)、社會化過程、 生產(任何有酬或無酬的工作)和生殖(包含育兒),通過各個領域中父 權思想建構「婦女」的方式,促進我們在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等層 面的理論反省。一些基督徒的女性在支持婦運的同時、也意識到基督教 教會中對於女性的態度和聖經對女性角色及形象負面的傳達,到這裡、 婦女神學已然因為女性主義對於教會、基督教傳統所提出的質疑進入了 第二個階段:懷疑整個社會的主流架構(父系傳統)、必質疑教會中的父 權體系。 三、 產生體驗神學現實面的新方式,它促使我們去產生釋義學上的懷 疑,即懷疑一般流行的聖經解釋並沒有處理重要的事實 有不少人在關心婦女尊嚴和權益的人、很失望地放棄了基督教的傳 統,並指出:聖經識基督傳統的基礎,但也是由一個視婦女為次等又沒 價值的文化所孕育出來的。另外、有一派也同樣質疑社會上的父權傳統 與基督教傳統,且質疑在過去教會的聖經解釋,並嘗試由「探討經文」 的方式來進行。1895 到1898年,Elizabath Cady Stanton 以八十高齡出版 了「The Woman's Bible」,收錄了新舊約聖經提及女性及她認為應該包羅 的女性部分。Stanton 尖刻抨擊聖經文本的大男人主義,徹底質疑聖經對 女性的適切性;她對聖經提出兩項嚴厲批評: 1、 聖經並非性別中立, 是壓迫女性的政治工具。 2、 聖經不能表達或反映上帝的真象。 由於Stanton對聖經嚴厲的批判、及對神的啟示權威的挑戰,當代的人認 為她是激進者,不但不接納、反而將其壓制下來。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 許多接受神學訓練的婦女繼承了當時聖經學者的批判精神,婦女釋經學 才再度出現,且有不同的釋經立場。婦女神學便在對於傳統詮釋聖經的 質疑下進入了第四個階段,於此、完成了第三個階段:懷疑當時的聖經 解釋並沒有處理女性的問題。 四、 形成我們新的釋義學、那就是我們用新的信心的來源(即經文)形 成新的解釋方式 承接六十年代興起的婦女解放運動、當時許多女性加入神學院接受 神學訓練,遂把神學理論結合自身的女性經驗與角色,建構出女性本位 的處境化釋經閱讀。 (一)Phyllis Trible Phyllis Trible把聖經形容為「恐怖的文本」(Text of Terror) 並 在同名著作中表示:「為著女性受害者而閱讀令人震驚的故事, 以發掘被遺忘的歷史,重提與現在一脈相承的過去歷史,祈求這些恐怖 歷史不再發生。」她有五種釋經方法: 1、 完整而有系統地探討聖經所建基的社會文化, 集中於古代以色列父 系社會對女性的壓迫。 2、 重新發掘被遺忘或隱藏的女性故事。 同時聖經中的女性常因當時的 文化習俗而成為犧牲品。 3、 重新評估聖經內男尊女卑的性別結構。 4、 重新確定上帝的女性形象, 以建立較均衡的上帝觀。 5、 嚴厲批判既有聖經譯文詩歌及禱文中, 男性中心性別歧視的用詞, 並 發展一套更具包容性的語言 (inclusive language)。 (二)Elizabeth Fiorenza Elizabeth Fiorenza在1983年出版的「In Memory of Her」,及1984年 的「Bread Not Stone: The Challenge of Feminist Biblical Interpretation」為代表。,對當代女性主義釋經學以至整個女性神學帶 來深遠的影響。Fiorenza是羅馬天主教聖經學者,主要的關懷是婦女的聖經 詮釋,而不是形成一種神學。但她在方法論上的論點卻對婦女神學相當重要。 她建立一套女性神學模式,稱為「女性主義的批判性解放神學」(A Feminist Critical Theology of Liberation)。她指出釋經的終極意義在乎「解放」 (被壓迫者),又批評傳統父權釋經學假借客觀中立的包裝來掩飾自身對社 會不公所應付的責任,提出女性主義釋經學的依據,「不是聖經著作,而是 經由當今婦女對抗父權思想的種種壓制體系,如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及貧窮 ,以及對女性理論的系統化探究中」,求得真理與啟示的規範。 Fiorenza批評Phyllis Trible埋首聖經的文本研究,漠視了背後的性 別政治,更忽略了聖經文本的社會政治含意,結局難免「用女性主義來 重伸聖經的權威, 而不是重伸女性的聖經歷史和神學傳統」。Fiorenza提 醒我們,「歷史記載」向來是統治階層的選擇性記錄。 聖經本身,就反 映古以色列的父權觀點,加上基督教千多年來從男性角度閱讀聖經, 終 於把聖經扭曲為延伸男性霸權的壓迫性工具。「父權族長制」是由上而下 金字塔式的社會政治壓迫系統,女性不能再容讓父權族長制繼續傷害和 壓迫系統,女性不能再容讓父權族長制繼續傷害和壓迫,必須建立一套 解放女性的批判神學。Fiorenza提出以「重組歷史」作為釋經方向,就 是以女性作主,從女性角度重新閱讀聖經中被遺忘、忽略或扭曲的女性 故事,再結合研究當時歷史文化的資料,整理出「隱藏的歷史」,如羅馬 書16章的非比,原為女牧師 (diakonos),卻被刻意翻譯為女執事 (deaconess); 同章的女同工更被易改為男性名字的猶利亞 (16:7)。 婦女神學的發展中,上述提到的Elizabeth Fiorenza 及Phyllis Trible 分別代表了解放派(Liberationist)與修正派(Revisionist,即按text釋經 以化解聖經中父權文化的修正),此外還有兩個極端的立場、以Mary Daly 代表的抵抗派(Rejectionist)及以Susan Foh代表的忠誠派(Loyalist), 另外還有所謂的昇華派(Sublimationist),其中以解放派與修正派影響最 大。婦女神學雖然發展成了不同類型的釋經立場、但其發展達到了「釋 義學循環」第四個階段:形成新的釋義學、可稱之為「婦女釋經法」。 有人擔心從女性角度看歷史,是否會將聖經的客觀性和中立性破壞? 問題是,所謂「客觀」和「中立」是否真的存在?每個人在閱讀聖經時都受 自身的歷史、文化、階級、性別種族的限制來閱讀與詮釋。女性主義者 Adrienne Rich 就曾經指出,傳統以來的所謂「客觀性根本就是男性的主觀性」 。女性主義釋經學所追尋的,不是客觀中立的神話,也非推翻男性霸權來建 立女性統治階級,而是發展一套『包容尊重被壓迫者』,讓他們恢復發言全權 和自我主體的神學。以謝根道的「釋義學循環」而言,我們必須在具體歷史情 境的光照下來瞭解上帝話語的一部份,且回應上帝呼召我們從事的解放工作。 主觀和偏見的問題在女性角度釋經中是否會出現?實在必須承認:會的!然而 上帝話語的其他部分會在未來幫助我們完成且修正我們今天對於自由、正義 的追求與奮鬥:如同謝根道所言:上帝會不斷地回來,從聖經中對我們說話! > -------------------------------------------------------------------------- < 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轉錄]關於之前的「釋義學循環」 時間: Thu Jun 15 00:49:19 2000 ※ [本文轉錄自 Theology 看板] 作者: rice (期待) 看板: Theology 標題: 關於之前的「釋義學循環」 時間: Thu Jun 15 00:25:32 2000 前面兩篇,第一篇是讀釋義學循環的摘要, 第二篇是以釋義學循環來檢視婦女神學, 其實主要是要與在台中的「女人20」工作坊的成員分享的內容 所以也沒有做「註腳」方面的工作,真是抱歉。 但主要的參考書目是: 1.《釋放人的道》,Letty M. Russell,朱麗娟譯,1998。 2.《她的歷史》,Barbara J. MacHAFFIE,朱麗娟譯,1997。 3.《基督教婦女神學-方法論探索》,Pamela Dickey Young, 陳美玲、朱麗娟譯,1997。 (以上兩本均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婦女事工委員會出版) 若有人對於婦女神學有興趣或想進一步研究的,可以參考這幾本書。 另外、我覺得光啟出的《尋-女性神學的台灣經驗》,鄒逸蘭等著。 是很好的一本入門書籍,這本書中提及較多的「婦女經驗」的部分, 以這幾年自己在研讀和修習有關婦女神學的課,或傳達這樣的議題和 討論時,還是發覺從「經驗」出發是比較好的一條路。畢竟不是所有 人都喜歡硬梆梆的理論、雖然我自己是覺得:研讀這些理論和神學家 的同時,便已經在讀一段她們的經驗了! 如果說、你還是覺得沒有必要用到婦女神學這樣聽來尖銳的說法, 或覺得還是想聽聽正統聖經研究者的說法,那麼陳嘉式老師寫的 《初代教會的另一根柱石:一段被埋沒的婦女運動史》,台北:永望。 應該可以參考。 另外,還有兩本是由研討會集成的書,一本是1987年(很早呢!)在 九龍舉辦的「華人婦女神學」的研討;另一本是1997年,由黃伯和牧師 的工作室在台灣辦的「台灣婦女神學的出路」研討會。 1.《華人婦女神學初探--亞洲婦女神學研討會文集》,何笑馨編著, 香港:香港信義宗神學院,1988。 2.《出頭半邊天-台灣婦女神學的出路》,黃伯和等著, 台北:雅歌,1998。 而人光出版社也出版了許多有關的書,這幾乎都是由總會婦女事工 委員會所推動的事工,包括了: 1.婦女講章 2.台灣婦女做神學 3.女宣古味 4.她的故事(總會出的) 5.她的故事(2) 6.婦女講章 這幾本的取向和文字的用法都是適合在婦女團契中讀的書,所以讀起來 十分平易近人且柔性。 去年也出版一本《離經叛道?----保羅婦女觀新解》, 衛斯裡•亞利亞拉賈 著,廖學銘譯,台北:雅歌,1999。 陳文珊老師曾經寫了這本書的書評,我再跟她問看看是否願意跟大家分享! 還有一本今年1月才出的《婦女教會--女性主義禮拜團體的神學與實踐》, Rosemary Radford Ruther著,李明玉譯,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女傳教 師會,2000。 基本上,現在中文的書是越來越多了,有很多的翻譯版本也都出版。 明年也會出版「Women's Bible Commentary」的中譯本,目前新約部分已經 翻譯完畢,舊約還在努力中,幸運的話6月底要截稿,審核。 婦女神學是我在大學時代參加神研班(1996,第三三屆,創世記)所接觸 的議題,無論是講員所說的、資料上的內容,及大家討論時的話題,對當 時的我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從反彈、懷疑、找尋資料、到投入這方面的努 力,這中間經歷了很多的拆毀、重建,這之中的甘苦實在難以清楚表達。 9月將有一個出國對話的機會,前幾天和工作坊的人開完會、發覺擔子之 沈重,這將不是一個走走看看的出國,乃是一個責任的開始和起步。有些 路、是走了就回頭不了的,這並非意味走上的「不歸路」,就如同福音這 條路上、除了是責任、也蘊含著許多的吸引力和愛,而女性意識/兩性議 題...盼望也是這麼樣的一條路!:)在工作坊中欣然見到幾位男性伙伴, 讚許他們的、是必須付出更多的內心掙扎和努力。也求上帝保守他們! 「有沒有可能身為一個女性主義者,又同時是一為基督徒?!」 這是許多進入婦女議題的人終將面對的問題,我也還在找尋中.... 求上帝幫助我們,因著在這探討之中所形成的拉扯、一股足以將人撕裂的力量的拉扯! 這不是 脆弱的我所能抵抗的...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