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轉錄]女性主義觀點的檢視:近在咫尺的生活世界 時間: Thu Jan 27 23:57:16 2000 ※ [本文轉錄自 training 看板] 發信人: slipper.bbs@cef1.cef.org.tw (師大 嗚呼哀哉), 看板: training 標 題: 女性主義觀點的檢視:近在咫尺的生活世界 發信站: 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布告欄 (Thu Jan 13 00:12:43 2000) 轉信站: fhl-bbs!news.fhl.net!cef 女性主義觀點的檢視:近在咫尺的生活世界 ——從女性主義觀點看性解放(BBS討論) ◎ 前言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的何春蕤老師,是一位擅長於從「性解放」角度為女性 身體自由爭取空間的國內當紅性別研究學者。然而她的許多發表作品,很容易讓 我這個處在基督教背景之下、對於「情慾與色情」特別敏感的單純外行晚輩嗅到 許多「不單純」的東西。我想這個用詞並不隱含太多價值判斷,只是欲藉之表達 我對於在她「豪爽女人」的口號背後,同時擔心的、對於缺乏另種觀點(如教育 、社會等)考量的隱藏副作用。而這些(洪萬生老師也同意)儘管也許是她認為 在公領域女性解放運動著力頗多的社會主義路線的女性主義者已經處理過的東西 ,但我還是固執地認為這些過於泛情慾化的性解放論述並不見得就會對女性身體 的徹底自由之爭取有絕對的正向幫助。底下我將嘗試透過反思自己這篇回應於師 大計中 BBS 的文章,再慢慢將這些副作用的內涵凸顯出來。 ——————————————————————————————————— 作者: scum (專門媒介色情的軍火教父) 看板: SexCenter 標題: 第三條路就是性解放 時間: Fri Dec 31 00:51:20 1999 何春蕤 《第三條路》的作者紀登思(A. Giddens)近來在《親密關係的轉變》 一書提出性解放的主張。性解放意味著在朋友、情人、親子之間的平等 開放自主,性解放就是私人生活領域的全面民主化;在這個民主化的前 提下,紀登思認為性解放當然包括多元變態和短期性愛等。 【中略】 晚近的後現代思潮挑戰了「解放」對於「科學啟蒙」與「結構壓迫」的 假設。此外,性解放和其他解放運動一樣常常聚焦於集體與政治而缺乏 關於個人和生活的論述資源。但是 20 世紀晚期新一代的性激進派結合 後現代思潮並正在改變「解放」的內涵。在性激進派眼裡,紀登思的性 解放稍嫌保守 (Segal),而且也沒有跨越傳統的性議題,進行教育的性 解放、私生子的性解放、性藥與性病的性解放等等討論。在 21 世紀, 性解放如何「去性化」將是主要的思考焦點。(何春蕤,清華女性主義 站 BBS,1999/12/31) ………………………………………………………………………………… 【回應】 所以,就我看來,這麼快就把紀登思的《第三條路》拿來當作為「以『 去性化』思考為基底的性解放論述」背書的工具,根本是這些別有用心 的後現代性偏異人士寡廉鮮恥的偷竊行為。 首先,後現代思潮本身,一開始就存在著一些所謂根本上的理念內在侷 限,當然我想無論每個人文科學理論,都會遭遇到這種困境。然而這所 謂「後現代」主義,到底是在什麼之「後」?以及嚷著在解放什麼?如 果這裡有人可以為我解答,我先謝過了。 因為我早就壓根兒認定他們玩不出什麼新花樣。 後現代,這三個字,本就具有非常強烈的左派意識。很明顯地,它自詡 是在「現代」之後的東西。這樣,它在起頭就已經把自己定位成是一個 專搞反動的、與傳統主流價值相對立的角色,因此也就很難不流於類似 於政黨政治裡頭,當反對黨制衡執政黨的功能演變到最後,常被自己習 於反對的立場給「自我異化」了的結局。 當然,在還沒見到這些「後現代 plus 無敵徹底性解放」人士的努力開 花結果之前,這種自我宣告式的不禮貌評論也許也是沒多大意義的。不 過我只是想在此先提醒一些猴急的性開放先進們:請不要以過度誇大的 口吻來對外人造成昧惑的印象,以為當今社會學大師已經首肯為您們的 另類道德價值提出某種權威性保證了。 我個人認為,性解放論述本身過度的自我中心傾向,一方面是造成它能 夠有力聲援私領域受壓個體的優點;但同時在另一方面,這種過度的凡 事以「性」為出發點去作思考的性格,也使得它容易忽略了(同時也是 從起初就與它稱兄道弟的「後現代」思潮的盲點):那些由於過度堅持 對既有體系的一貫批判而失去的蘊含於表象結構之中的深度價值,以及 那股欲試圖重現它的高尚情操。 ——————————————————————————————————— ◎反省與回饋 我承認當我選擇要回應這篇文章時,有很大的動機是由於不能夠認同何老師 的「去性化」觀念,而亟欲草率地先來個大唱反調再說。不過現在看來,這個「 不單純」的動機也使得我似乎將過多的私人好惡情感投射於討論文字之上了。 對於性解放這個主題,我想到洪老師有一次在課堂上說過的一段很有趣的話 : “你們看到現在美國這些西方國家的女性主義者天天嚷嚷著要 「性解放、性解放」,其實這就表示了他們的人民對於那項議 題正在焦慮著呢!……呵呵!因為如果在另一個社會裡頭大家 都不談這個的話,這就表示了對於他們而言,那根本就不是個 問題嘛!” 另外若從性解放聯想到台灣目前的婦女運動走向,我則比較傾向於認同邱貴 芬教授的說法: 如果女性主義不只是性別抗爭,而是追求婦女解放、免除婦女 受壓迫的運動的話,台灣女性主義者自不宜繼續對台灣國家、 政治、經濟問題保持緘默,積極介入運作,規劃婦女的將來, 才是女性主義運動務實之計。(邱貴芬,民85) 然而若當我試著再度揣摩何老師的論調:「『性壓迫』就是人因為他的『性 』而被歧視、貶低、懲罰、失去自尊,或因為性而在經濟、政治、社會地位、文 化等資源和物質利益上得到不平等的分配。」……我剎那間就會再度陷入了對於 「去性化」思考價值的重新定位誘惑。但是,在經過一番道德倫理與價值觀的排 序之後,我還是只能針對這個尖銳議題,選擇了逃避式的出走路線——即從一個 他種價值取向的角度或思考脈絡中重新檢視這個論題。 首先,一些女性主義心理學家(例如 C. Gilligan)已經正在從事對於父權 社會所謂的「男性道德即是人類道德」的迷思解構工作,並要求於教育場域中接 觸及影響孩子最深的中小學教師重新檢討自身在教學情境中負責扮演的引導學習 角色,是否正在不自覺間成為複製了「性別不平等」的幫凶(潘慧玲,民87)。 而根據 Gilligan 研究女性道德行為的歸納成果,「從人際關係思考出發」一直 是一個女性特有的關心取向(這是相對於講求規則、權利義務關係等抽離情境思 考習慣的男性而言)。 既然如此,當一個滿口「只要性高潮、不要性騷擾」的豪放女俠向父權沙豬 們揮舞著大旗的同時,對於其他旁觀這場成人辯論的青少女、尤其是在現在這樣 一個家庭性教育功能並未十分受重視的台灣社會,到底會造成什麼影響呢?「性 解放」論述也許能夠為不同於主流性嗜好的人士提供了除去其「不道德」污名的 台階下去,但它的出現,仍同時背負著可能錯誤引導未成熟少女的自我性別意識 與性偏好的指控。 由於女孩子較容易在人際網絡裡緊密的互動過程中得到自我歸屬的成就肯定 ,這就是她們不同於男性之偏好注重規則的公平性與合理性的特質所在。也因此 特質,一個少女往往會對於任何一個長輩對她的「訓示」,那怕只是無心的評論 或調侃,都會習慣地去追想他╱她之所以如此說的情境理由以及其中可能蘊含的 角色期待。從我個人與女孩子談話的經驗中,也可以印證這個「好好女性」的觀 念:她們常常注意所說的話和我的表情反應,來斟酌調整她們說話的語氣、姿態 ,甚至於內容。 因此我會認為,例如對於一個因防護措施沒做好而意外懷孕的在學少女而言 ,對她說「孩子,妳這樣作其實並不是錯,錯的是那些自以為婚姻性愛才高尚的 獨斷人士或視婚前性行為為毒蛇猛獸的保守宗教狂!因為他們粗暴地想把他們自 己的性觀念烙印在妳原本純淨自由的心靈之上」會是一件合乎知識份子道德的行 為。 我們如果真的關心那些在「性」方面受到壓迫的族群,該下手的並不是從深 藏於特定從屬文化底下的道德基石去進行解構,而該把重心放在那些「使得欲體 現此一自由道德真意的人們無以伸展的不當社會控制」(例如中世紀對於性與宗 教之間牽拖不清的迫害女巫事件)上面、從制度面而非情意面的價值改造著手。 因為無論是再良善不過的立意,若無法具體訴諸以形式權威保障之,使大多數人 也能分享他們經過深刻沈潛思考後的果實(而不必再次面對一次次的個人價值體 系的主動崩壞),它們就永遠都只不過是另一種停留在知識份子之間的批判性思 考高尚娛樂罷了。 才疏學淺,提不出一些正面建構的具體作法,但仍希望對於性解放於婦運指 導向度的功能,尚能有提供若干以新視角切入省思的機會。 參考資料 邱貴芬(民85):後殖民女性主義——性別、階級、族群與國家。載於顧燕翎主 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253-254。 潘慧玲(民87):檢視教育中的性別議題。教育研究集刊(第41輯),1-15。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