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wei (靜候佳音) 看板: philosophy
標題: [轉錄]發現歷史中的女人
時間: Thu Jan 27 23:57:08 2000

※ [本文轉錄自 training 看板]

發信人: slipper.bbs@cef1.cef.org.tw (師大 嗚呼哀哉), 看板: training
標  題: 發現歷史中的女人
發信站: 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布告欄 (Thu Jan 13 00:11:25 2000)
轉信站: fhl-bbs!news.fhl.net!cef

    現代社會,就性別的角度而言,是一個男人掌權的社會。在人類歷史
的最初時期也許並非是如此;但不久以前如此、千餘年前也大約如此,因
此我們不知道對於女性這個「人口最廣大的受壓階級」而言,未來是否能
夠成為「進步」的代名詞。

    放眼今日的台灣繁忙都市街頭,穿著打扮入時的女性常是眾多男人眼
目聚焦的重點所在;而與其呈現強烈對比的,女人多半並不會以此種略帶
侵犯性意味的凝視 (gazing) 方式去對待她們眼中的英俊男士。這裡與其
說是男女在微觀道德上實踐的方式不同,不如說是由於自幼受到了截然迥
異於彼此的社會期許下被制約出來的各自本能反應罷了(鍾淑兒,民88)。

    而這股無比龐大的威嚇制約力量之所以能夠如此深刻影響著多數尚在
發展階段的青少年性別認同暨自我定位,絕大部分係因其乃立足在一個特
定文化底下所必然呈現出的預設歷史觀點之故,再加上依其而生、也是其
所從出(對在學生而言)的教育功能使然。再者,更由於歷史的無可重複
性,使得後人往往只能消極地在有聲無聲的嘆息裡、或浮誇而不自知的華
麗自信下參與這場彼此摧殺的鉅視悲劇,而無力起身批判現有知識論的非
正當性優勢地位。

    然則若果婦女真是可以如同 Robin Morgan 所說,是「真正的左派」
(王瑞香,民85)的話,則可以為人所合理期待的場景是:經過女性主義
思潮洗禮的歷史學者,儘管現仍身處在沿襲於傳統歷史學的重男輕女價值
框架之中,但勢必因著本身已然對於知識建構層級體系上的革命性來源轉
變,使得同領域內之研究者再也無法捏熄這把延燒正旺的解放火炬,而終
將引爆另一場更為徹底的、這次是納入了「性別」角度考量後的歷史詮釋
學新爭論。

    同時這些頗有後起之望能與舊有學界性別偏見分庭抗禮的「另類聲音」
,也將帶給歷來已習慣於閱讀男性史家在其不自覺之性別意識型態下選取
整理文獻、並解讀過後的讀者,另一個平行於彼的嶄新視野,使之得以綜
合兩性不同的角度去進行對現存各類文本之斟酌接納與再檢視,乃至於有
可能造成對本已固有的所謂「定見」(stereotype)產生出一種極深層、根
本性激盪的反思效應。更值得注意的是,通常這類反省力量的集合也能夠
引導出具備相當高可見度,以及非凡實踐魄力的群眾運動效果。

    是故,揭發出女性在歷史中的形象是如何地在有意或無意間被掩蓋與
扭曲了的事實,並嘗試進一步透過發掘新的證據資料,以重組還原出歷史
事件的真實原貌,便成為了婦女史學研究者的基本工作目標。蓋在父權社
會慣常以男性思考特質之中、尤重嚴密邏輯與工具性解釋的歷史觀點下,
往往某些在意義歸屬上被認為是較具女性特質的事件便無法得到公正持平
的看待,致使在今日的教育場域裡此種已嚴重刻板化後了的詮釋結果仍一
再地被公然複製到下一代身上。

    以某一史前人類學研究為例,儘管現代心理學已指出了人類的認知發
展係有相當程度決定於後天文化刺激之於幼兒階段時的品質良窳,以及若
干考古證據顯示出的石器社會婦女之子女養育責任,但仍有無數的演化論
人類學者偏執地將女性在演化史上的重要性排除在外。他們一廂情願地認
為負責在外游獵的男人由於是「一家之主」、是「生計之倚靠」,所以想
當然地男性必定是最能夠因競爭性的獵食生態下而衍生出偉大的男性合作
政治,以及最能夠因不斷焦慮刺激而進化發展的一方;而無視於種種暗示
出原始社會是一個「女人當家」結構的證據研究,例如從食物來源的兩性
分工、普遍的女神崇拜,或母方追溯的婚姻制度等等(Miles,1988)。

    之所以要如此計較地認真看待歷史,就是因為人類向來有一種從過往
經驗中回憶,擷取智慧,以尋覓當下行動指向的本能。然而當這種傾向若
是奠基在一套已然被優勢性別壟斷了的知識系統,或甚至已經殘酷到掩蓋
了那弱勢性別實已受盡公私領域裡全面壓迫的事實,那麼此時它的應用價
值與客觀性就要受到相當的質疑。

    在過去,女子接受教育是只有少數出身於貴族世家的千金才能享受的
專利;而中國社會傳統流行的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家庭的社會化
功能催化之下,代代下來更不知已扼殺了多少可能展現卓越能力的女性人
才。觀察今日情勢,從壓迫中解放的自由怒吼力量似已無可敵擋,然而思
考如何在受壓族群終於爆發出改革呼聲的同時、給予冷靜深入的事實導向
剖析,實為當今歷史學者要面對的一新時代專業道德責任。


參考資料

鍾淑兒譯寫(民88):不同的話音。載於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
    經典。台北,女書,153-158。

王瑞香(民85):基進女性主義。載於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
    。台北,女書,107-108。

Rosalind Miles著,刁筱華譯(1998):女人的世界史。台北,麥田。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