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Duncan (壞人) 看板: Ethics
標題: [轉錄]動機不良的事是否該做?(一)
時間: Fri May  2 23:14:18 1997

※ [本文轉錄自 NcuChristian 看板]

作者: Duncan (壞人) 看板: NcuChristian
標題: 動機不良的事是否該做?(一)
時間: Fri May  2 19:58:20 1997


一、做與不做

    因為「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的。」、因
為「上帝是鑒查人心的。」那一個帶有不良的動機的事情做還是不做?我想我先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
    假如今天社團辦活動邀請你來帶一個小活動。本來你也沒有想很多就要把他
接下來了,可是,突然間,你發現你會接這個活動,是因為你覺得你自己活動帶
得不錯,可以在這個活動上好好的表現,甚至在你的內心裡面會有那一種「捨我
其誰?」的想法。那....請問在這個擁有這樣一個自大的心態的時候,你還該接
這個活動嗎?
    我想假如你是一個衛道份子的話,你的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因為老天爺是鑒
查人心的,我們帶著這樣動機不純正的去辦這個活動,是不道德的,因此我們不
該辦這個活動。不過,是否動機不純正就真的代表這個活動不該去辦呢?我想我
再舉的例子大家會比較容易明白我的意思。
    假如你今天在河邊散步時,突然看到有人溺水了,這時閃過你腦海的第一個
念頭是:「哇,有一個出名的好機會,如果,我去救了那個人,我就會因為我自
己的見義勇為而出名了,可能還會有獎金喔。」很明顯的,這樣的動機一定是錯
的。可是,是不是代表如果我有這個錯的動機,我就不應該去救那個人呢?還是
,我要先把我的動機很清楚的糾正了以後我再來去救那個人呢?
    似乎不管你決定不去救,或者是等我們對付清楚自己的動機以後再去救,這
兩個答案都是錯的,因為,這個人可能因為我們不救,或者是延遲去救而喪失了
生命。如果我們周遭還有其他人,那還好他可能會代替你去救他。可是如果是在
我們周遭沒有其他的人的情況下呢?如果因為我們沒有去救他兒造成他的死亡,
哪我們豈不是罪加一等了那?
    再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們為什麼不去救他,是因為自己覺得自己的動機不正
確,去救他對自己而言是不道德的。換言之,我們是為了使「自己」有道德才不
去救他的。那這樣,這一個「為了自己不會不道德」的行動是不是一個「自私」
的行動呢?「決定不救他」似乎並不會比「決定去救他」在道德上的結果更好,
甚至,前者可能更犯了一條「自私」的罪,因為你只在乎到自己有沒有道德,而
沒有在乎到別人可能快要溺死了。
    不可否認的,我們的心已經因為我們那樣想的同時而成為不道德,但似乎,
既使我們不道德,我們仍然必須要完成那個救人的使命。因此我可以看到,衡量
一個行為是否道的標準並不能單單取決於「行為者的動機」,他必須取決於行為
者的「行為本身」以及「行為處境」的。舉看到別人溺水的例子為例:「行為處
境」是「看到一個人溺水」而「行為本身」就是「去把他救起來」,從前面的討
論來看,似乎,我們可以從「行為處境」與「行為本身」這兩者直接決定行為者
是否有道德。這樣子的話或許有人會問:「那行為者的動機怎麼辦?難道動機本
身並不列入道不道德的考量了嗎?」這個問題,我們下次再來解決,不過,有一
次在跟學弟妹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一個學弟提出了一個不錯的看法。他認為
,不管我們最後決定要不要去救這個人,我們「動機不良」這件事實都已經產生
了。也就是說,「動機不良」這件事本身並不會因為你最後決定不去做那件事而
消失,而早在你決定作那件事之前,「動機不良」本身走就已經存在了,所以「
動機不良」跟「你是否去做那件事」兩者根本就是兩碼子的事了。我們要去對付
我們的動機,但並不代表這件事不該做,也就是說,不管如何,我們都應該去救
那一個溺水的人,不管,我們的動機純不純正,兩者並沒有衝突。
    同樣的,當我們在考慮我們是否辦一個活動的時候,其實也是如此的。不管
我們的動機純不純正,那都不是我們該考慮的範圍,我們該考慮的是這樣的一個
活動是否實質上對大家整體而言是真的有幫助,或者公不公平。或許對於邀請你
辦這個活動的人,他邀請的時候是用衡量整體中每個人的工作量所排定的,那這
樣一個最後決定邀請你的決定,是否就可以以自己的動機不純正的理由拒絕呢?
或許真的剛好多一次的活動出來而沒有人有時間去帶,而你去帶這個活動又真的
可以給大家最大的幫助,那又為何不去做呢?不過,還是要再聲明一下,這樣說
並不代表動機不純正沒有關係,而是說動機不純正是自己要另外對付的,而行為
本身正當與否則是有其他的考量因素的。
    同樣的,不只接一個活動這件事,其它的事亦是如此,尤其我們平常的待人
接物更是如此,或許我們都必須去對付我們的動機,但真正使我們決定一個行為
要不要作的應該我們面對那件事的時候的「行為處境」以及「行為本身」吧。而
動機的不純正永遠不直接影響事情的本身是否該去被做。

作者: Duncan (壞人) 看板: Ethics
標題: [轉錄]動機不良的事該不該做?(二)
時間: Fri May  2 23:14:43 1997

※ [本文轉錄自 NcuChristian 看板]

作者: Duncan (壞人) 看板: NcuChristian
標題: 動機不良的事該不該做?(二)
時間: Fri May  2 19:59:45 1997

二、行為者的動機

    從前面那一篇的論述,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行為者在決定該行為是否該做的時候
,並不是由其動機來決定的,乃是尤其行為本身及其行為處境。如此,我們亦會發
現我們常常必須去執行一些帶著不良動機的行為,這樣的話,似乎「你要保守你心
勝,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章23節)這句話中的「一
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必須做某種程度上的修正,因為我們必須去執行一些帶著
不良動機的行為,換句話說,我們會常常有一些行為是由不良的動機…心…所帶出
來的。這樣的話,箴言四章23節必須在做某種程度上的修正呢?還是我們所認知的
「心」(動機)有問題呢?讓我們再來做一番思考。
    首先,讓我們再來計算一下當一個行為者他決定要行使某個一定會帶有動機不
良的行為時,他的「心」(動機)有多少的成分是善的?又有多少的成分是惡的呢
?我們用上一篇文章所提的救水的例子來做考量吧。
    往往,我們可以發現的是,我們很容易注意到一個救水的人,他內心含有「哇
,有一個出名的好機會,如果,我去救了那個人,我就會因為我自己的見義勇為而
出名了,可能還會有獎金喔。」這樣的一個動機是很明顯的錯的,可是我們並沒有
去注意到他能夠擁有這個動機之前必須要有的前設。第一、他知道救一個溺水的人
是正確的行為。第二、他經過理性思考之後,他知道自己可以有能力去救那一個溺
水的人。試問一、二這兩個預設是否是屬動機的一部份?單獨而言,這兩個預設在
道德上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呢?
    很明顯的,前面一、二兩個預設在動機上皆是屬於好的,而沒有這個兩個預設
,我們「為了出名而救人」或「為了拿獎金而救人」這件事就不能成就,我們可以
說這兩的預設亦是成就我們去救那一個人的主要動機之一。這樣說來的話,如果我
們把前設的這兩個動機還有我們那個沽名釣譽的動機三者一起來看,「動機」本身
並我像我們所想像地那麼惡,往往他也有善良的一面,尤其當那個行為是一個正確
的行為的時候。因此我們可以發現當一個行為是正確的行為的時候,他往往就蘊含
了動機的正確的一面,就像去救人這個正確的行為就蘊含了我們剛剛所提到的那兩
個前提。
    我們是否要真的動機完全純正再來服事,或者再來做該做的事呢?有人真的可
以說自己是沒有罪的嗎?世人都犯了罪,約伯是個義人,但他亦犯了自義的罪。然
而上帝並不因他的自義而不回答他的話,上帝還是回答,只不過,上帝有上帝的時
間。以賽亞並不事先將自己的嘴潔淨了然後才來見上帝,他乃是先見著了上帝,然
後才由撒拉弗用探火來潔淨他的嘴。約拿更好笑,上帝並不因為他短視近利,或者
是仇視異族而不使用他,反而上帝用他而且讓他在他服事中見到自己的不足。摩西
或者是以色列人眼中的聖人,可是當他見著上帝的時候,他仍因他的不足而用怕子
蒙住了臉。
    世人都犯了罪,原諒我這樣說,我們都是帶著罪身在上帝的恩典中來服事,再
藉著服事來迎見神的。沒有一個人是真的帶著完全純正的動機來服事神的,或者因
為我們的認知不完全,也或者因為我們本身一些罪,我們都是帶著罪來服事的。而
基督教信仰特別的地方,也在於,它並不告訴我們說我們要是一個義人,他反而告
訴我們的事,我們要去面對我們的罪,在服事中,在做人處事中,我們要去面對它
,承認它,並且去戰勝它。逃避不做並不能解決動機不良的問題,面對它,戰勝它
,你才能真正的在這上面得釋放。在理性中去求認知,在實踐中去求進步,在恩典
中去蒙赦免。這才是信仰要我們去做的。
    「你要保守你心勝,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這句話並沒有
錯誤,問題是出在我們對我們自己「心的活動」並不是很清楚的認知。如何去挖掘
我們內心的良善面,並擴充它,並且藉此去戰勝我們內心的邪惡面,我想這是我們
每一個基督徒可以共同去努力的吧。

作者: Duncan (壞人) 看板: Ethics
標題: [轉錄]動機不良的事該不該做?(三)
時間: Fri May  2 23:15:08 1997

※ [本文轉錄自 NcuChristian 看板]

作者: Duncan (壞人) 看板: NcuChristian
標題: 動機不良的事該不該做?(三)
時間: Fri May  2 20:01:06 1997

三、成聖之路

    本來這一篇想些一個基督徒怎麼在成長中去戰勝自我的動機不良因而成長
而成聖的,可是發現自己的知識不夠還沒有能力來寫這一篇文章。我想,其實
成長跟成聖是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一同在走的路,或許我可以聽聽大家的看法
,一起來寫這第三篇文章——成聖之路。想請大家來分享:

1.你是否有在做某件事的時候因為自己的動機不純正而感到困擾的?
  當時你怎麼解決這這問題?

2.你是否曾經帶著不純正的動機去做一件不得不做的事?
  那時候你的心情如何?

3.你是否有戰勝自己動機不良的經驗?
  克服它而成功的去做了該做的事?
  說說你怎麼做到的?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