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Anduin.bbs@bbs.cs.nthu.edu.tw (), 看板: nthu
標  題: [轉錄]佛教與他教決定版
發信站: 清華資訊(楓橋驛站) (Fri Oct  4 11:26:05 2002)
轉信站: fhl-bbs!news.cs.nthu!maple

※ 本文轉錄自 [tzuchi] 看板

發信人: akirattt.bbs@yikun.nstdc.nthu.edu.tw (AKIRA), 看板: tzuchi
標  題: 佛教與他教決定版
發信站: lotus (Tue Oct  1 09:59:15 2002)
轉信站: maple!news.cs.nthu!news.cis.nctu!lotus
Origin: yikun.nstdc.nthu.edu.tw

基於宗教和平為前提,就各自依自己所深知的宗教表述好了,本人是佛教者,在此版也說明

 一下,讓正信佛教者有一個清楚的方向.

 依照某些宗教的說法,宇宙萬物是由萬能的主所創造的,他們的證據是舊約中的創世紀.

 其實稍微懂點思想的人,馬上就可以會意"神"也是人類思想的產物,人類憑著自己的觀念

 和形象造神. 而人類創造了'神',目的之一是在解釋 { 宇宙人生的起源 } , 佛教稱
 
 它作 "第一因" . 但 "神"本身從何而來? 外教徒不但不肯去追究,

 而且十分肯定說 : 神是萬能的,祂是自然存在的 .

 親愛的朋友呀! 如果神能夠 "自己存在", 換句話說祂不用被別人創造,就可以自己存

 在,那麼 {神創造宇宙人生}的觀念又是什麼意義呢? ( 因為同理宇宙人生也可以自然

 存在了.)

 這裡我們列一個數學式子來說明這個問題,雖不是十分恰當,但多少可以幫助了解:

 假設宇宙人生起源為 X

 求 X = ?

 外教徒的解答是這樣的, 他們不必引用定理或已知的假設,直接就寫了答案:

 X = 神

 然而神是從哪兒來的呢? 請看下列的式子:

 X = 神 = Y

 稍有數學觀念的人都知道,Y也是一個未知數,換句話說這個問題照樣沒有得到解答.

 佛教根本否定"神創造萬物"的假設,根本不承認宇宙有第一個開始. 所謂一件事情

 的"開始"只是前一件事情的"結束"而已. 在一連串的因果關係中,一件事物的消逝

 就構成另一件事物生起的條件.
 
張澄基博士在他所著的 ”什麼是佛法? ”書中,對這個問題曾經作過如下的解說:

”開始 ”這個觀念,是因人類 ”有限 ”的心理(所產生的),不能涵括萬千的

因果關係.

時間是流動不息的,誰能從中找出停止不動,所謂 ”現在 ”的一點來?

然後說這一點是 ”開始 ”呢?

其實佛教對於討論這一類對人生沒有利益的問題,(哲學上的形而上學)並不感興趣,

因為宇宙是無始的,也是無終的.人們千心萬苦尋求到 ”第一因”時,你勢必發覺

在它之前還有一個 ”因 ”.如此循環不息,找不到第一因的.

人生短暫,還要鑽牛角尖,還沒找到宇宙第一因的答案時,可能已經先死了.

至於拜偶像? 佛教主張 ”空性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再說明宇宙

萬事萬物都是因緣聚合而成的,沒有一個實在不變的本體,像冰是水加冷凝成的,

哪裡有不變的實體呢?

偶像也是一種因緣的假合體,當然本體是空的.既然偶像是由 ”因緣所生”,

所以不是永存不變的,所以也要破其 ”相 ”(破除偶像觀念)

那麼為何寺院裡還有那麼多佛像呢? 這個問題從兩方面說 :


一方面是有其佛教高深哲理,簡單來說,佛像是拆之即無,沒有不變實體,

所以本體是"空的". (般若空性智慧是甚深義的)

一方面是方便度眾生的妙用.   而作成任何形狀就隨著稱呼祂的名字,

這點來說,我們稱呼

它為 "佛像"的東西,它的形狀,稱呼是"假的".

佛教稱作"假觀"雖佛像本體是"空",稱呼是假的,但並不表示佛教否定佛像的存在.



佛教教人"空觀" "假觀" 之後,要我們用"中觀"來認識佛像的價值和妙用,

那就是佛像可以使人興起"見賢思齊"之心,實踐祂的精神,令人生起仰慕效法之思呀!

不懂得人就會批擊了,因為他們不懂這種圓融,善用其心之妙用,偉大之思想,所以

並非世上人都是都有足夠的智慧以及深度之意義的,對於慧淺者而言,一定要被他們

看見,或是被他們摸到才可以,否則生不起仰慕心以及妙用了.

不相信的話你叫一位老太婆把一塊石頭當佛像跪拜,她死也不會肯的.

又有幾個懂得"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的高深哲理呀!

所以根器淺薄和利根深厚智慧者各取其用,才知道了佛教的平等圓融偉大了.

所以! 崇拜佛像的意義,在偶像所象徵的真理,而並不在於偶像本身啊!

試問世界上哪一個國家不設國旗來激發國民的愛國心呢? 如說向國旗敬禮等於是

拜偶像一樣的認知, 那麼這種人正是不懂道理,最幼稚,膚淺,愚蠢的可憐蟲呢!

佛教要述說的很多,其中的智慧與慈悲之深廣,不是幾個字就可以述說完(非本人資格可

詳盡述說,可另尋學養身厚之佛教修行者)

簡要簡短說,

佛不是獨一無二的 ------ 人人皆可成佛.只是覺悟時間先後而已. ( 平等觀 )

這一點是佛教同他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宗教只能承認他們"獨一無二"的真神,

而盡力地否定他教的神為 "假神".同時在他的教義下,人類無論如何地努力奮鬥,

永遠不能與神並駕齊驅,同樣楚於平等境地 ( 永遠是主僕關係 ).

因為神是造物者,而人只不過是神所造的 "物" 之一而已.

相信神創造人和萬物的人,卻不想想看,'上帝從何而來?如果上帝能自己存在的話,

那麼人類又何必請神出來解答宇宙的起源呢?


換句話說,神能夠自己存在,萬物也能夠自己存在了.


佛教是說六道的生命體( 天人或說神, 人, 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 )

隨其各自因緣福報等等而投往各種空間時間的生命體.

天人或說是神的,有兩種情況可投化生於該處境界世界,一是修福之五戒十善業上乘者,

二是透過戒學定學而到該處的境界世界,這光是天人的層次(時空)是相當廣大的了,

但是因上在時空以及相對法則裡,還是要生死死生的,非究竟也.

至於浩瀚的三藏佛學以及實踐修行方法就不是敝人的資格能詳述清楚了.

總之,佛教是積極樂觀的,佛是最智慧慈悲的導師(佛是大能而非萬能,有辦法把911事件

當時的飛機捉住,不至於撞到世貿的那種萬能) 大能的內容請詳閱佛經典等.

佛教是積極樂觀的,比如溝通中印文化的高僧---玄奘.

@@@                     @@@                      @@@                  @@@

在張啟鈞和吳怡先生合著的 "中國哲學史語"書中,對玄奘有著這麼一段的評語:

這一代的高僧,一半生涯在求經,一半生涯在譯經,他有著遊歷家的多姿生活,有著

宗教家的殉道的精神,有著思想家的救世熱情.他為了佛教,為了中國文化,為了世界

人類,貢獻了他的一生, 如今已心安理得地離開的人世.他手中的筆掉落了,他一手

翻譯的千卷經書,也永留在中國文化的寶庫內. "

< 補充 >

  龍樹菩薩透過了 "一切法空" 的 "空性" 概念 , 進一步貫徹佛陀緣起說的中道之義.
  這種結合了 "緣起" 與 "空性" 而來的中道哲學,在批判了"法有"思想的緣起論之餘,
  同時也進一步深化了佛陀的緣起慧見 .
 
  對了 !  還有一句是-----> 信戒無基 , 亦想取一空 , 是為邪空 !!!
 
 
   "中" 是藉通觀全體 , 而透顯出來的一種智慧 , "中" 必含攝著 "觀"(觀察全體)
    來說明....
 
    若說"中"是一種立場 , 那麼這種立場所透顯出來的應當是"無執著"的立場 .
    是一種沒有立場的立場........
 
 
 
    人在生活裡,不斷地努力向上,而趨近完美,幸福.這就是所謂的 "中道" .(八正道)
 


  要說世界的起源與演進可以去看一下"中阿含","長阿含", "增一阿含經".
  裡面包括兩部: 世界生成史 和  社會演進史 . 有了有情,必有與有情相對
  的世界, 有情與世間的含義,有廣狹不同解說的.
  佛陀體驗得時空的無始終,無中邊,體驗得心色的相依共存,所以能徹見世間
  為有情的世間,有情依世間而存在, 緣起的世界觀 !!!

  (  當然,要信不信隨個人知解深解以及因緣而不同嚕   (*_*)    )
 
   有正見的佛教修行者都知道,緣起法的定義: 此有故彼有 , 此生故彼生  !
  說明依待而存在的法則. 在中觀,瑜伽學中 , 緣起法------或依他起法,通於
  染淨,成為佛法中異常重要的理論,值得特別留心!
 
  佛陀的緣起觀非常深廣 !
 
 
    "" 佛陀先觀察宇宙人生的事實,進一步,再作理性的思辨與直觀體悟,徹底的
     通達此緣起法 ""  ----------> 因果的必然秩序 .
 
     佛說他是 " 非我所作, 亦非餘人作 " !  這是本來如此的真相 !
 
     在不離這一切現象中,得到必然的理則---------> 緣起法 !

     如能徹了這緣起法,對因果的必然性,確實印定,任何邪說 ,

     以及  "要人信服" ??? "當然要有一套世界觀的架構" ???  的說法 ,
 
     也無法動搖正見的學佛者啊 .
 
 

         ~~~~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是名中道義 ~~~~~

         龍樹論裡: 有情的生死,以無明為根源,自性見為戲論的根本 .


                                          (引龍樹菩薩之言)

 *************         *********         ************       **************
*************         *********         ************       **************
 
佛陀之成為佛陀,並不在於他出身王室,或者修過苦行、能為大眾說法,而是因為他在
人間體悟人生的真諦—緣起。這「緣起」之義::「凡是存在,沒有無因而自然的;
沒有恆常的、獨立的;一切的一切,是關係的存在。因關係的和合而出現,因分離而
轉化。………具有這樣的正覺內容,才稱為佛。」
 
*************          ***********         ***********      *************
*************          ***********         ***********      *************
 
 
                     佛教核心總綱之三法印 :
 
                     諸行無常 ---->  正觀一切法空
 
                     諸法無我 ---->  正觀一切人空
 
                     涅槃寂靜 ---->  正觀中道,畢竟空 .
 
  引 李志夫教授言:
 
                     中觀思想,雖承繼了 "因緣法" 的根本教義.,
 
                     卻更強調 "自性空" 義.
 
                     並認為二者是一體不二,而極成其中道思想.
 
                     其所觀,即觀此中道,故稱之為中道觀 .
 

--
※ 來源:•蓮花佛學世界 lotus.twbbs.org•[FROM: 61-224-100-25.HINET-]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