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Ladycat.bbs@csie.nctu.edu.tw (浪漫時代), 看板: movie 標 題: 「教會」電影中的時代議題:正義與愛的兩難(二) 發信站: 交大資工鳳凰城資訊站 (Wed May 21 00:44:43 1997) 轉信站: fhlbbs!alab03.ee.nctu!news.ee.nctu!news.nctu!news.iim.nctu!news.neto.n 本文來自 gilbert.bbs@fhl.ee.nctu.edu.tw 「教會」(The Mission)導讀 「教會」這部電影是 1986 年出品的電影。故事背景是十五、六世紀,在南 美洲發生的一個故事。當時的南美洲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隨著殖民者的進入 ,教會 -- 羅馬天主教 -- 的佈道工作也在南美洲開始。 故事的主軸是在一位人口販子身上。當時的印地安人並不被一般的白種殖民 者看做是人,有人應有的尊嚴。他們被視為一種「動物」而已。對這個人口販子來說 ,捕捉、販賣印地安人作為奴隸,不但是生財之道,也是一種優越感的實現。對這個 聲名狼藉的人口販子,印地安人當然畏懼有加,憎恨之情更不在話下。 在一次決鬥中, 這位人口販子誤殺了自己的弟弟,並且為此感到痛不欲生, 悔恨與空虛讓他失去了生存的動機,他開始尋求解脫之道。 他在一向鄙視的神父那裡 聽到福音,決心悔改,並決定為自己過去所犯的罪愆付上代價。 他不但苦待己身,同 時也嘗試尋求曾經惡待的印地安人的饒恕。 在神父的帶領下,他背上負了一個重袋子 努力的想爬上印地安人部落旁的瀑布, 很辛苦的在一次次的滑落谷底後重新開始努力 他的贖罪之旅。 瀑布上面等候他的,是一群恨惡他的印地安人,這些人的親人曾經被 他恣意殺害、捕捉並販賣。 上面等候的人會怎樣對待他呢?刀子舉起又揮下。砍斷的 是繫在背後重擔的繩子,而不是他的頸子。 重擔墜落瀑布之中,他的罪惡感也隨重擔 而消失, 就好像在本仁約翰「天路歷程」書中的天路客見到十架,他的重擔就脫落一 樣。 他流下了眼淚,不能自已的哭了起來。與其說這眼淚是因為能活命,不如說因為 印地安人的饒恕與接納, 讓他的生命重新活了過來,並且重新感受到生命是輕省的。 他開始在這印地安部落中過一個全新的生活。 當時的西班牙與葡萄牙為了殖民地勢力的劃分,請出教廷來調停。 教廷派遣 一位主教前來視察,為要確定這兒的人是否真如傳言,只是一種「動物」而已。 其實 教廷早已決定為了政經的緣故, 要停止當地的佈道工作,關閉當地的印地安教會,並 讓西、葡兩國的軍隊弭平當地的印地安人。派主教前來視察,只是一個幌子。 這位人 口販子以及帶領他進入印地安部落的神父, 很熱心的向這位主教說明印地安人也是人 ,並不顧西、葡兩國代表的奚落,繼續帶領主教去各地的印地安教會參觀。 這位主教 深深被印地安人讚美詩聲以及雕塑工藝品所感動, 但是他仍然很痛苦的宣佈了教廷的 諭令 -- 關閉教會; 即使他也知道這是因為政治與經濟的原因,即使他也知道這或許 違背了他所信的。 (待續)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