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humbling.bbs@cef1.cef.org.tw ( ), 看板: Faith_Life 標 題: 台灣教會現今在社會福利援助上的一些小感 發信站: 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布告欄 (Fri Aug 25 00:53:47 2000) 轉信站: fhl-bbs!news.fhl.net!cef 台灣教會界在921地震之後,開始意識到走入人群的重要。 在這之前,雖然仍有微弱的聲音,但在這次地震之後,總算體會 的時間的急迫性了。綜觀台灣教會駛,不難發現,台灣不論在基 督徒的人數上、資源上是屬於較弱勢的族群,在心態上也往往止 於授援者、接受者,而不是付出者。 這不是一天兩天的問題,也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牽扯到民 族性與歷史背景。因此對於此現象,不宜矇著頭亂批評,而是去 確切的了解教會本身在社會上的優勢與劣勢。而在實際的實行上 碰到的兩項最大的問題不外乎人力與錢。 首先在人口的結構上,不難發現其實中上收入戶的人數居多, 而在資源上,若以百分比例來推敲,其實實際上的能動員力量比現 在多出太多了。若推估信徒當中僅有10%的人謹守十一奉獻,在兩 百萬的人口中約有五十萬的基督徒,扣除無生產能力者約剩三十萬 ,每人若年收入粗估為70萬,這樣城下來一年約有21億的收入, 說真的,我相信實際上應該是高出這個數目。 那麼在這21億的收入當中,到底用在什麼是上呢?我無異批評 ,但我相信在教會本身的行政支出上,消耗了20%以上的資源。而 各教會之間又往往獨立作業,因此更增加了這筆支出的負擔。 我覺得各各教會、宗派都有期優良的傳統,但是否在聖工上可以 相互尊重,在事工上可以彼此合作。我絕不是要分化聖工與事工為屬 靈的與屬世的,但只是強調在一些事工上有其一至性與包容性。以上 是有關錢的問題。很俗氣,但是是不可忽略的一環。 至於在人力方面,不難發覺教會中音樂、社工人才特多,甚至連 牧師我都覺得有時兼具社工的角色。因此音樂事工與社會關懷將是兩 大人力資源的重頭戲。但單這兩方面的人才絕對是不夠的。 我覺得基督徒在世上的工作有很大的一部份是讓世人得著基督的 好處,因此,傳福音不應被設限於福音本身。﹝我知道這樣講也許會 被罵過於世俗化,但請耐心看完再做評論﹞因此當我們再做神的工時 ,乃是去行,藉此彰顯基督的榮耀,而非只停滯於口頭上彰顯基督的 榮耀。我聽到一些非基督徒說,你們基督徒再做善事似乎是為了要讓 人信教才做似的,他們或許說的很刻薄,但不可否認,很多時候我們 就是帶著這樣的動機去做事。要如何避免?我覺得也沒必要避免,大 使命本來就是要去傳福音到地極。但在船福音的動機上就是我們可以 去探討的。基督徒追求的乃是生命,而非知識,但很可惜,今天很多 時候我們顛倒了順序﹝在此聲明,絕非反智﹞。我們傳的是一個活出 來的生命,而非基督教教義。 因此在事工上,降低基督教形體的色彩,把握住基督教的精神, 讓更多人,甚至非基督徒也能參與,不是甚好?然而必須真的有再做 事才能吸引人來加入。很多人批評慈濟愛作秀,但他們可曾知道慈濟 的基層組織力量與機動性有多高,全台灣有多少獨居老人是他們在照 顧?沒錯,他們有錢有人,我們錢不若他們多,人數也是少數,因此 我們乃是要更精細的規劃每一項事工,已達到最完善的運用每一份資 源。 一點心得,但願我們能一起為世人盡我們的一份心力。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