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aranatha (maranatha) 看板: Faith_Life 標題: 我們擔憂、我們堅信… 時間: Mon Jul 2 08:00:20 2001 我們擔憂、我們堅信… 文: 龐君華 上週衛蘭團契晚堂的團契時間,我們請到了香港《時代論壇》 週刊的資深編輯羅民威先生分享九七後的香港。羅先生的特別從 香港人的身分認同談起,他提出了香港人身分認同的矛盾現象。 特別是面對中國,他們一方面從香港對中國的貢獻的角度,看 待香港人的特性。一方面也在從自身的歷史經驗中找尋其自身的 身分的認同。前者隨著中國經濟及國勢的成長,沿海城市如上海 等似乎已有取代香港的趨勢,那麼香港的特殊地位似乎是在她由 英國殖民政府遺留下來所揭櫫的「自由」及其所衍生的種種價值。 如中立的文官制度,獨立的司法,廉潔的政府,自由的市場等等。 然而隨著特區政府領導的人及處事風格的變更,如事事上體北京 的意思,或訂立「邪教法」、不准法輪功團體的活動、代表捍衛 這種價值的公務員首腦陳方安生女士的辭職等等,過去香港所揭 櫫的「自由」及其衍生的種種價值,似乎已經受到衝擊。相對於 中國,香港人的身分的特色是什麼?是越來越另許多人憂心的問 題。 上週的聚會勾起筆者在香港最後幾年的回憶,特別是一九九六 當筆者離開學校後,曾在一所基督教的文化機構「基督教中國宗 教文化研究社 Christian Study Centre for Chinese Religion and Culture」工作,機構的前任社長和當時香港的八個教會中的 「非官方組織」聯合成立的「七一連線July First Linking」,目 的在與香港內及世界性的非政府組織NGO建立聯繫,定期報告香港 社會自由與民主的動態,並且於每年的七月一日在眾教會間舉行 「七一禱告會」,喚醒信徒注意這個歷史的轉折,關注香港社會的 轉變,呼籲積極的面對並參與創建更人性化、公義的香港社會。 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我們也照樣的舉行「七一禱告會」, 由於這是香港主權轉移的一年,所以禱告會的籌備格外的慎重, 盼望在眾多官方的慶典中,更能反映香港人的真實的感受。 在那年七一連繫的籌備會中決定了當年的題目「香港特區成立 的第一天:我們擔憂、我們堅信…」。其他的與會者要我草擬當 年祈禱崇拜中的禱詞,於是一邊開會我一邊開始撰寫,將當時接 觸到的印象及心情稍作整理,於是寫了以下的禱詞: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七一禱告會」上的禱文) 題目:香港特區成立的第一天:我們擔憂、我們堅信… 天地的創造者,歷史的主宰 香港特別行政區誕生的第一日 屬你的兒女們,聚集在此 願你的名,在這城市被高舉 在過去米字旗下的歲月中 我們經歷過你的眷顧 在慶祝回歸的煙花消散後 我們相信你的關顧仍然不會更改 我們願意成為你的器皿 參與創建一個民主、公義的香港, 使生活在此的人,能夠彰顯你的形象,活出人性的尊嚴。 求主加添我們的勇氣 改善一切壓制人性的惡法與制度, 竭力維護港人的基本權利與自由。 求主賜我們憐憫的心腸 聽到來自船民、滯港民運人士及貧窮人的吶喊, 感受到新移民、無證媽媽、婦女及老人的需要。 求主為中華兒女締造和平 使不同制度下的華人,學習彼此尊重,互相扶持; 中國大地之上,亦綻放公義、民主及自由的鮮花。 在您的國、您的義未成就之前, 求主賜我們信心和毅力 與香港市民攜手創造美好的明天。 祈願香港成為中國及世界的祝福。 奉耶穌基督之名,阿門 我非常欣賞該次禱告會的題目「我們擔憂、我們堅信」,在七月 一日的崇拜中,吸引了許多中外的媒體來採訪,事實上事後也有許 多人回應,在眾多的活動中,七一的禱告會最能反應他們對回歸的 心情與感受。 面對群體或個人歷史的變遷,我們當然會感到擔憂,我們不必逞 強,好像我們比上帝更屬靈(事實上香港許多名牧或名講員,叫人 不要害怕自己卻用腳來投票─走人了)。然而要擔憂之餘,我們也 堅信歷史一定有她的意義,因為必有上主的旨意在其中,猶如約瑟 的信念,「你們的意思原是要害我,但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 全許多人的生命」,這是約瑟在自己不幸的前半生中,找到的意義。 我們個人或群體面對前途或歷史的變動,難免感到不確定性,我 們擔憂是正常的,然而我們還是從上帝是歷史的主宰,他不會放棄 他所發動的計畫,所以我們可以堅信。其實,仔細想想目前在台灣 的社會現象豈不也令我們擔憂,然而我們在此工作、服務卻是因為 仍然堅信。更進一步說「擔憂與堅信」豈不是我們人生旅途上的靈 性的寫照麼?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