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人: tjm@fhlbbs (Jer-Min Tsai), 信區: BibleStudy 標 題: 猶大書查經資料 發信站: 信望愛團契電子佈告欄 (Tue Jan 30 16:00:04 1996) 轉信站: fhlbbs 猶大書查經資料 零、背景 一、作者:自稱猶大(Jude、這是希伯來文的Judah的另一寫法、希臘名為Judas) 是一個常見的猶太人名,新約聖經中,稱為猶大而最可能是此書作者的 人包括: (一)使徒猶大(路加福音六章16節、使徒行傳一章13節),不是加略 人猶大。 (二)耶穌的弟兄猶大(馬太福音十三章55節、馬可福音六章3節) 本書作者比較可能是耶穌的弟兄猶大,因為作者不自稱使徒,甚至似乎 使自己與使徒有別(17節)。另外,作者在第一節中提到自己是雅各的 弟兄,在當時人通常自稱作某人的兒子,而可能因為雅各在耶路撒冷教 會的地位崇高,所以有此例外。 二、寫作日期:可能是西元六十五年或是西元八十年左右(大部份學者認為是此時 間) 三、收信人:本書並無指明特定對象。 四、猶大書與彼得後書:猶大書除了前面三節與後面七節外,其餘的內容和字眼都 大都出現在彼得後書中。因此學者為此議論紛紛,或說猶 大書抄襲彼得後書,或說彼得後書抄襲猶大書,或說兩者 引用同一份資料。 五、特點:作者引用了猶太人民間作品(摩西昇天書)和偽經的資料。雖然作者所 引的典籍在早期的教會備受推崇,但我們不能下定論說作者視這些資料 為聖經。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因為作者引用偽經而貶抑其著作,就像保 羅也引用非基督徒的詩句作品(使徒行傳十七章28節、提多書一章22節 )來表達真理。這樣的行動並不影響其著作的權威性。 六、早期教會文獻記錄:羅馬的革利免(西元九十年)的著作中已經可以找到一些 可能提及猶大書的話語。亞力山太的革利免(西元155- 215年)、特土良(西元150-222年)、俄利根(西元185- 253年)接納此書為正典。此書被收入「穆拉多利經目」 (約西元170年)中,亦被亞他那修(西元298-373年)及 迦太基會議(西元397年)所接納。 優西比烏(西元265-340年)視此書為有問題的經卷,不 過他承認很多人相信本書是出自猶大的手筆。 七、以諾壹書:成書時期在兩約之間,此書收有不少片段記載,作者也不少,而以 以諾之名出版。原著似乎是出於一群法利賽人之手,寫成於西元前 大約163-63年。內分五卷:論最後的審判、比喻、天文、洪水、勸 勉與咒詛。希伯來文原著已散佚,保存下來的有希臘與拉丁譯本殘 片。 八、摩西被提記:是一群法利賽人於西元7-30年間在巴勒斯坦以希伯來文寫成,現 在只剩下一部拉丁文譯本。此書用先知的口吻講述摩西到第一世 紀初的世界歷史,並預言未來。書中提到撒旦與神的敵對,及世 界末日的景況,但沒有講到彌賽亞的事。 壹、問安 v1-2 一、作者:猶大 v1 (一)耶穌基督的僕人 ●「僕人」:在舊約是對神效忠的意思。 在希臘的思想中是表示「奴隸」的意思,就是像動物 一樣的服侍主人,沒有任何人權與報酬。 (二)雅各的弟兄 二、收信人:被召、在父上帝裡蒙愛,為了耶穌基督而蒙保守的人。 v1 ●「為耶穌....保守」:意思是「蒙耶穌保守」或「為了耶穌而蒙保守」。 三、問安:願恩惠、平安、慈愛多多的加給你們。 v2 ●「恩惠」:是上帝向不配的人白白的賜予。 ●「平安」:基本和主要的意義是一種「健全的狀態」,亦即全人在 一終極和末世性的意義上獲得拯救的狀態。其次(次要 的意義),平安指人因進入了健全的狀態而享受心中的 平安。 ●「慈愛」:慈悲、憐憫、憐恤。 貳、寫信的因由 v3-4 一、原本想寫信論到彼此共享的救恩。 v3 ●「我們同得救恩」:猶大的原意是要寫一篇探討救恩教義的書信。 二、現在寫此信是要竭力維護一次全交給給聖徒的信仰。 v3 ●「交付」:「傳遞」的意思。 ●「從前一次交付」:表示此真理是絕對的,而且可以傳遞的。 ●「真道」:在此是指各處基督徒所持守真理的體系。 ◎此真理需要維護,因為第四節中提到有人攻擊此一真理體系。 三、因為有人混進收信人中間: v4 (一)早被判定受刑罰的人。 ●可能是指舊約聖經對那些不敬虔之人的斥責,或指以諾的預言(14-15 節)。又或許猶大的意思是「因著這些人的罪,審判早已經準備要降 臨在他們身上了」。 (二)是不虔誠的人。 (三)把上帝的恩典當作放縱情慾的藉口。 ◎他們以為靠恩典得救之後,就有隨意犯罪的權力。 (四)否認獨一的主宰─主耶穌基督。 ●「主宰」:原是形容「無限量的權力」或「絕對的權勢」。 參、斥責背道者 v5-19 一、歷史上三個審判 v5-7 (一)出埃及時不信的以色列人。 v5 (二)不守本位的天使。 v6 ●「本位」:上帝分派每個天使不同範圍的責任和權柄(但以理書十章 20-21節,其中不同的「君」可能就是指被分派於不同國家 的天使),有些天使不守本分,因而成為魔鬼及其使者( 參考馬太福音二十五章41節)。 ●「自己住處」:似乎天使不但負有不同責任,也有不同的工作地點。 ●此處可能取自創世記六章1-4節和偽經以諾書的闡述。 (三)所多瑪、蛾摩拉和周圍城邑的人,因為行淫受罰。 v7 ●可以參考創世記十九章5節。 ●「行淫」:指隨從逆性的情慾,更具體的說就是同性性行為。 二、背道者的錯謬 v8-13 (一)這些人的特點: v8-11 1.像所多瑪、蛾摩拉人一樣污穢身體、藐視主權、毀謗尊榮。 v8-9 ●作夢的人:可能是因為他們自認得到啟示,或者他們慾火纏身,與 真理和現實脫節。 ●污穢身體:可能指同性性行為。 ●輕慢「主治的」:擁有主權的(亦即指上帝)。 ●毀謗「在尊位的」:可能指「天使」或「教會領袖」。 ●第九節引自「摩西升天記」。這樣的引用並不一定表示作者認為這 些作品是上帝的默示,可能不過是作者認為這些話語能夠幫助讀者 瞭解他所要表達的意思。 ◎此處記載第九節是要表示天使長力量與權能都大,還不拿毀謗的話 在上帝面前控告魔鬼,假基督徒反倒藐視教會領袖,可見其驕橫與 自不量力。 2.毀謗自己所不知道的,而他們所知道的與禽獸無異。 v10 ●參考彼得後書二章12節,可能指的是一些諾斯底主義的雛形思想。 他們自認自己有獨特的知識,然而卻不知道上帝的救贖計畫。認為 自己靈性得救可以隨意放縱肉體的欲望,結果和禽獸無異。 3.像該隱謀殺,巴蘭為利放棄上帝的道路,可拉敵對上帝差派的領袖。 v11 ●該隱:憎恨和兇殺的心態,見創世記四章3-4節。 ●巴蘭:貪得無厭的錯誤,見民數記22-24章和彼得後書二章15節。 ●可拉:見民數記十六章,可能暗示當時有假教師起來抗拒教會的 領袖。 (二)這樣人的影響: v12-13 1.成為基督徒的絆腳石。 v12 ●「愛席」:希臘文中,「詭詐」與「愛席」兩字十分相似。而「詭 詐」可以引申作「不潔的喜好」。這是表示相愛的宴席 ,是教會會友的聚餐。通常與「主的晚餐」(即「聖餐 」)一同舉行。 2.不顧弟兄的需要。 v12 ◎牧人本該餵養羊群,而他們只知道餵養自己。 3.如同沒有雨的雲和不結果子的樹,讓人失望,終必被拔出。 v12 ◎人看到雲總會期盼下雨,秋天看到果樹總會期盼吃到果子,這些人 也給人虛假的盼望。至終卻是一場空。 4.顯出可恥的行為,結局是永死。 v13 三、以諾預言的應驗 v14-16 (一)以諾曾預言這些人要受審判。 v14-15 ●引自偽經「以諾書」。該書自稱是創世記第五章的以諾所寫,然而卻 是西元前一世紀的作品。 ●「聖者」:可能指「天使」或者是已經被提的基督徒。 (二)再論這些人的特點:v16 1.私下議論。 v16 2.常發怨言。 v16 3.隨從自己的情慾行。 v16 4.說誇大的話。 v16 4.為了利益不惜阿諛奉承。 v16 四、使徒的警告 v17-19 ●原文時態顯示使徒們已經不斷重複警告過了。 (一)末世有好譏笑人的人,隨自己不敬虔的思慾行事。 v18 (二)這些人的特點是分黨結派,屬血氣,沒有聖靈。 v19 肆、勸勉 v20-23 (一)關於自己的成長: v20-21 1.要在真道上造就自己。 v20 2.在聖靈中禱告。 v20 3.保守自己常在上帝的愛中。v21 4.仰望耶穌的憐憫直到永生來到。 v21 (二)面對軟弱者的態度: v22-23 1.心裡疑惑的,要憐憫他們。 v22 ●「憐憫」他們:許多古卷做「說服他們」。 2.有些人要拯救他們,由火中搶救他們。 v23 3.對有些人要戰戰兢兢的憐憫他們,甚至連他們染上情慾污漬的衣服也當憎 惡。 v23 ◎形容當時背道的假基督徒敗壞到一個地步,似乎衣服也染上情慾的污漬 了。 伍、頌讚 v24-25 (一)上帝能保守基督徒不跌倒,直到站在上帝面前。 v24 (二)願榮耀、威嚴、能力、權柄因基督歸給上帝直到永遠。 v25 ◎猶大書因為歷史背景資料較缺乏,不知道當時教會中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所以解 釋與瞭解比較困難。只知猶大責備教會中的背道者,但究竟發生什麼事情,實在 難以揣測。 -- ────────────────────────────────────── 聖經中的「平安」,原意是指一種「健全狀態」,是一種終極、全面性的健全狀態。 聖經中的「恩惠」,是指上帝對不配的人所施的恩典。 上帝的恩典臨到不配的人,以致那人進入一種終極而全面性的健全狀態─這就是「福音」 ────────────────────────────────────── ★☆這才是我最喜歡的簽名檔,呵呵呵!☆★ -- ※ Origin: ★ 信望愛 BBS 站 ★ (fhl.ee.nctu.edu.tw 140.113.11.234)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