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發信人: timo.bbs@cef1.cef.org.tw (太醫), 看板: Belief_Music
標  題: 敬拜讚美音樂的深刻化與精緻化
發信站: 校園福音團契電子布告欄 (Sun Aug  8 11:29:02 1999)
轉信站: fhl-bbs!news.fhl.net!cef

學院派的音樂同工對於時下風靡的敬拜讚美方式,據說大多都持保留的態度。當然,
新一代的音樂系學生可能有許多例外。但是現在海內外華人教會都普遍地熱中敬拜讚美
式的音樂,傳統詩歌在教會音樂中的份量越來越小,就連擁有高水準詩班、樂團的
衛理堂也壓縮傳統詩歌,擠出大半時空與財物資源給新的敬拜讚美團隊。衛理堂的
傳統詩班與樂團經費有每年三十萬減至十萬;而敬拜讚美團的經費卻有三十萬之多。
該堂敬拜讚美團成員不足十人,樂器除了鼓組較貴外,其它鋼琴是現成的,吉他、
keyboard,等樂器都不需要很大的購置與保養經費;而她的詩班成員有好幾十位,
樂器裡除了cello,bass,定音鼓,大鍵琴外還有 harp。我不是衛理堂詩班或樂團的
成員,也甚至不是衛理堂的固定會友,不了解教牧行政同工這樣決定的原因或苦衷,
也不會做任何批評。我要指出的是:敬拜讚美的音樂與聚會方式是一種潮流或(講得
刻薄一點)流行,是任何人都難以扭轉的。有人看出它是速食文化在教會追求成長與
信徒追求屬靈經歷的體現,因而蔑視它,批判它。但這又能有什麼作用?能激起多少
反省與迴響?也許少數有深刻體會的人會憂心忡忡,但也抵擋不了教會中普羅大眾
對它的認同與愛好。君不見讚美之泉演出的盛況空前?君不見多少人在敬拜讚美時
陶醉、流淚?它有它的屬靈意義,也能供應一些人屬靈的需要。我個人特別疼惜孩子
們在投入敬拜讚美時的感動與回應神呼籲的決志之心,因為他們的生命經歷與屬靈成熟
都只能有孩子的深度而已。初信者也大多如此。

對於敬拜讚美所用的音樂,我所擔心的是它不能有足夠的深度,可以供應屬靈生命成長
過程中各種景況與遭遇時的需要。我也擔心太熱烈的氣氛會造成感覺大於實質的靈性
光景。我也擔心教會流行音樂與傳統聖樂越來越脫節,那幾百年歷練淘汰剩下的精華
會變成全然陌生的古董,再也不能造就人,供應人的需要。

誰能使得教會流行音樂具有深度與廣度?誰能將安靜優雅的音樂素質保留在教會崇拜裡
,即是是用敬拜讚美來主領聚會的精神?只有精緻音樂的工作者。如果你們寫出柔和安靜
的敬拜讚美詩歌,使人以靜默倒空的心來等候神,傾聽神,面對神,吵鬧喧譁的人的聲音
就會留出空間來;氣氛感染可以有慎思明辨來配合。如果你們能為敬拜讚美的流行音樂
重新編出傳統優雅的配器演奏,古雅的聖樂就不會感覺那麼陌生。如果你們將生命深刻
的體會寫成藝術小品式的優美短歌,教會流行音樂可能會被扭轉過來。

我以一個憂心的聖樂愛好者的身分,呼籲請求各位精緻音樂工作的屬靈先進們不要埋怨
教會的變化,不要撇棄教會大眾,不要躲在象牙塔裡孤芳自賞忘記了神對你們走進會眾
用你們的專長餵養他們的託付。你們不挺身經管他們的需要,他們的滿足就只能由商業
音樂般的速食來得到。你們不重編、創作,他們就只能讓世俗音樂般的品味來塑造他們
。我言不能盡其意,只盼你們來體會大眾的需要,因材施教般地耐心調整他們的口味。
你們不理會他們的音樂,他們只能離你們越來越遠,到後來教會中只有麻辣的快節奏與
淺薄的詩歌,你們的音樂再也沒有幾個人能認得了,神給你們的恩賜與託付也無從忠實
地完成了。
了。

> -------------------------------------------------------------------------- <

發信人: timo.bbs@cef1.cef.org.tw (太醫), 看板: Belief_Music

文章發出後發現措詞不太通暢,請大家原諒。敬拜讚美音樂≠教會流行風音樂
,這我也知道。但聚會中的音樂越來越採用流行音樂的節奏與配器則是不爭的
事實。在美國、加拿大一些教會中的信徒在換教會後看到傳統詩歌會問怎麼從
來沒有聽過這種詩歌。這是不是一個可悲的現象?

> -------------------------------------------------------------------------- <

作者: balala (芭樂超人) 看板: Belief_Music

"流行音樂的節奏與配器" 我覺得很好ㄚ...因為音樂是從神來的..
表達的方法會隨著時代變..就像...我們也不再穿以前人的衣服ㄚ..
所謂傳統...是因為...歌是那時候作的ㄚ...
現在人寫的歌...有這世代的氣息...因該是正常的吧..
只要"詞"沒問題....詩歌應該是不分教派..不分時代的吧..
何況是給神聽...旁人想那麼多做啥?
就算不小心有偏差....
神會不知道我們心裡在想什麼嗎??
> -------------------------------------------------------------------------- <

發信人: timo.bbs@cef1.cef.org.tw (太醫), 看板: Belief_Music

Balala 君的論點很好,平衡了我所說的。
其實我蠻愛黃國倫和春雨樂團的編曲和演奏,
那種rock味道的歌曲可以說是我的偏愛。

前兩篇文字的對象是傳統精緻音樂(有人說是古典音樂吧)的工作者,
重點是不要讓幾百年來焠鍊出來的精華詩歌,在教會新的音樂狂潮中被埋沒遺忘。
音樂與穿著畢竟不完全一樣,
幾百年前的詩歌一直到幾年前,都還是一直在聚會中被誦唱的,
因為有許多是歷經幾百年的淘汰,所剩下來像鑽石般的精華,
不只是曲調旋律,更重要的是歌詞的內容。

我相信今天充斥的許多新詩歌
許多年後經過時間的淘汰,
一定會留下許多寶貴的精華,
可以加入那些流傳百年的瑰寶,
讓後人誦唱。

我所憂心的是
精緻音樂工作者與人生感受深刻的某些人太不認同敬拜讚美的音樂,
逃避排斥,
以致於涇渭分明各不相聞,
(某大教會的傳統聖詩愛好者,每逢唱敬拜讚美詩歌時就去別的教會聚會)
以致於像我第二篇文字所說的,
有些信徒完全沒有接觸過傳統聖詩,
這個損失不可謂不大。

在此我也要提醒新詩歌的愛好者,
現在是你們表現寬容接納的時候了。
不要以太強勢的姿態占盡了教會的音樂優勢,
這些歌並不都能流傳長遠,
更不應該欺負教會裡的那些弱勢文化愛好者。
我相信大多數人仍是兩種都愛的。
今天我要說重話,
教會音樂的瑰寶如果失喪,
教會的音樂與敬拜同工是要負責任的。
因為這些人不能只講求一時的與個人的taste,
他們對教會的文化資產的保存是有一定的責任的。

我不批評流行詩歌,
因為我也從中享受;
我要勸告自隱之人,
也要提醒狂熱心態。

> -------------------------------------------------------------------------- <

作者: balala (芭樂超人) 看板: Belief_Music

嗯....那個衣服的比喻實在蠻笨的...呵..
我的意思是..."傳統"與"新潮"所代表的應該僅是"時間"上的差別罷了..
再過幾百年...我們不也成為"傳統"了嗎?
詩歌都是好的..
應該只有累積...而沒有取代..
不是嗎?

> -----------------------------------------------------------------------<
發信人: timo.bbs@cef1.cef.org.tw (太醫), 看板: Belief_Music

Balala君所言甚是。今天被當成古典音樂的巨作,初出面世的時候,
很多都被當時的主流權威視為離經叛道,嗤之以鼻。
所以有眼光的精緻音樂工作者,應該用開闊的胸襟,
從當今流行音樂與詩歌中,發掘明日的瑰寶,
同時做些連接傳統與現代的導引工作。
有些人離開精緻音樂的工作,開發創造自己的獨特風格,
有的人乾脆完全投身到現代音樂的潮流裡,
有人致力於西洋古典與民族音樂的結合,
獨少有將流行風的現代詩歌古典化的努力。
(在這裡不禁要想起把貝多芬的交響曲流行音樂化的一些演奏;
西洋流行歌曲的交響樂化是有,難道流行詩歌不能這樣做嗎?)

詩歌是歷代累積的。
但詩歌也是一直在淘汰的。
據說衛斯理約翰當年寫作了七千多首詩歌,
但今天淘汰得只剩幾十首。
現在的新詩歌也需要慧眼慧心來辨別良窳,
導風易俗。
這個工作誰最適任?
豈不是受過最完整嚴格訓練的
精緻音樂工作者嗎?

> --------------------------------------------------------------------------<
作者: balala (芭樂超人) 看板: Belief_Music

嗯...我不是指不淘汰啦...
我是指..不取代啦...
好詩歌一直是好詩歌..
新潮的好詩歌不能取代傳統的好詩歌....
其實詩歌沒有好壞..
不同的歌..在不同的時候..環境..遭遇.心情下...
人有不同的感動..帶來不同的幫助..
主是唯一唱詩的目標與理由~ :)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