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Posted By: Abraham (神學人) on board 'Belief_Music'
Title:     加爾文對教會音樂的看法
Date:      Mon Apr 24 21:35:47 1995


    由於現今對教會音樂的看法非常分歧,有些人反對電子音樂及吉他進入教會,
認為那是靡靡之音;但也有些人不以為然,認為應該替  神把魔鬼的樂器搶回來。
亞伯拉罕在研讀「加爾文神學」(林鴻信,禮記,主後 1994 年 11 月),在本書
p265 ∼ 276 收錄「加爾文對講道以及教會音樂的看法」,這篇文章是根據作者於
1993  年 12 月 27 ∼ 28 日在新竹聖經學院所舉行的「現代社會中改革宗基督徒
的靈修」研討會中以「培靈、奮興、短歌的神學探討」為題演講的內容摘要,加以
整理而成。其中 p275 - 276 是探討加爾文對教會音樂的看法,經作者同意轉載,
特將此部份 post 上來,與弟兄姊妹分享,也盼弟兄姊妹能有所回應,全文如下:

    加爾文在教會音樂史上,有兩件事情常常被提到:
      第一,是他把全部的詩篇,編成詩歌來唱,一方面因為詩歌是以  神的話為
中心,另一方面能夠鼓勵信徒以吟誦  神的話參與崇拜。唱完整的詩篇在長老教會
已經不明顯,在《聖詩》裡也沒有把每一篇詩篇都放在裡面。歐陸的改革宗教會還
在唱詩篇,這可在美國,荷蘭移民建立的歸正教會 CRC 或 RCA 的詩歌本找到印證
,其中包含了所有的詩篇,而且旋律都很簡單。加爾文不喜歡用太華麗的旋律來唱
詩篇,因為擔心會影響到對  神的話的專心。總之,詩歌應該以  神的話為主體,
音樂旋律配合唱出  神的話,來追求聖靈的感動。參加過教會詩班的人大概有類似
的經驗,有許多詩歌很好聽,但唱過後往往只記得旋律而忘了歌詞的內容。所以對
詩歌應該把握的一個原則就是,如果詩歌能幫助我們對  神的話的了解,正是我們
追求的目標;若是會產生其他的效果,我們就必須考慮再三了。尤其在台灣的處境
中,常牽涉到一個問題:做禮拜該不該使用短歌?有人說短歌很能幫助人敬拜  神
,但是並非所有短歌的素質都是如此,加爾文大概不會贊同現今流行的一些短歌,
特別有些短歌已經以帶動唱為主了,熱鬧有餘,但對於了解  神的話沒有幫助,這
好像就越走越遠了。

      第二,是加爾文反對在禮拜中使用風琴。這也是他常常受到別人攻擊和批評
的一點。因為當時的風琴是在一般旅社或公眾場所使用的樂器,加爾文認為不應該
在做禮拜時使用。或許今天的電子音樂就如同當時的風琴,我們是不是應該讓電子
音樂進到教堂裡面,這是尚有爭議性的。加爾文之所以如此做的原因,主要是擔心
這種樂器和音樂所造成的聯想,今日教會也有人主張吉他不應進入教會,因為吉他
所彈的多半是靡靡之音,但是也有人不以為然,以為應當替  神把樂器從魔鬼手中
搶回來,所以引發許多爭議。若是加爾文活在今天的台灣,或許他不會贊同在教會
中使用電子音樂,我們不一定贊同他這樣的意見,但是他的理由與擔心值得考慮。

--
德國人稱呼所有學習神學的人為 Theologe, 此字可以同時稱呼資深的神學教授以及
剛入門的神學生,因為所有在學習神學的道路上奔跑者都是平等的,都是「神學人」。
按照加爾文的了解,所有神學人都在努力追求認識  神與認識人,並且:

只有真正認識人才能真正認識  神;
只有真正認識  神才能真正認識人。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