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上一層

作者: timmy (太醫) 站內: Belief_Music
標題: 聖詩故事 -- The Ninety and Nine
時間: Tue Oct  3 18:46:37 2000

                        The Ninety and Nine
                        ===================

 這一首詩的作者Elizabeth Cecilia Douglas Clephane也是〔Beneath the
Cross of Jesus〕的作者。今天我們要從這首詩歌旋律的作者來聽它的故事
。這個旋律的作者是Ira D. Sankey。他有一副非常好的男中音嗓子。

  Ira是1840年8月28日出生在蘇格蘭的愛丁堡。1857年的時候移民到美國,
長大了以後在美國國稅局當一個職員。1870年(那時他30歲)有一次他奉派
參加一場YMCA的大會,會中有一位鼎鼎大名的講員慕迪先生。那場大會的歌
唱可以說爛透了,於是有人建議讓Ira 上來帶唱。他一開始帶唱,立刻全場
的氣氛就活了。

  會後有人向慕迪介紹 Ira。當他走向慕迪的時候,慕迪卻自己走向他來,
抓住他的手,用銳利的眼光打量他,彷彿要看透他的靈魂般。忽然間慕迪問
說:『你從哪裡來?』Ira 回答:『賓州。』
  『你結過婚嗎?』『結婚了。』
  『有幾個小孩?』『兩個。』
  『做什麼工作?』『在政府工作。』
  『好,你就把工作辭了,』慕迪說。
  Ira 一臉錯愕,還沒來得及反應,慕迪就接著講下去,彷彿事情已經決定
了﹔慕迪說:『我已經找你找了八年,你一定得到芝加哥來幫我的忙。』

  Ira 考慮了幾個月,辭掉國稅局的工作,開始他結果豐富的詩歌佈道生涯
。Ira 後來初次演奏這首〔九十九羊〕的風琴,現在還在﹔珍藏在明尼蘇打
州的葛理翰佈道團總部辦公室。



  下面是Ira Sankey親自敘述這首歌產生的經過。

  "The Ninety and Nine" 這首詩是1874年被發現、譜上曲子,送到全世界
去傳揚福音。這首詩歌的發現看起來好像是機緣湊巧,但我個人卻沒有辦法
不認為這是上帝的安排。

 慕迪先生在格拉斯哥(Glasgow)帶領的許多場聚會,我在那裡擔任領唱。
那天早上我們在格拉斯哥的火車站,要到愛丁堡去帶領三天聚會,然後再到
Highlands 去。在來格拉斯哥之前,我們已經在愛丁堡舉行了三個月的聚會
了,這一趟我們在個拉斯哥又待了四個月。

 在臨上火車前,我花一便士買了份週報。因為連續工作這麼久太疲勞,這
一趟我們沒有如常搭乘二、三等車廂,改坐頭等廂好休息一下。我打開報紙
想要找找美國家鄉的消息,但什麼也沒找著,只看到Henry Ward Beecher講
道的報導。

 我把報紙丟到一邊﹔快下車前我又把它拿起來看看上面的廣告。在報紙的
一角我瞄見一首詩﹔仔仔細細唸過之後,我認為這一定會是一首很好的佈道
詩歌 -- 如果有譜子的話。這首詩讓我很受感動,我請慕迪也看一看。慕迪
叫我唸給他聽。當我全心灌注地唸完之後,抬起頭來看看慕迪的反應。讓我
氣惱的是他竟然一個字也沒聽進去,都在注意一封來自芝加哥的信了。不管
這些,我把它剪下來放在我的草稿本裡。

 第二天中午在Free Assembly Hall的聚會慕迪先生和別的講員所講的主題
是「好牧人」當慕迪先生講完之後,他請Bonard博士說幾句話。Bonard博士
只講了幾分鐘,但是全場已經大受感動。當他快講完時,慕迪轉過來問我說
:『你有沒有適合這個主題的詩歌可以獨唱,作為聚會的結束?』我腦袋裡
並沒有什麼合適的詩歌,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我想到唱詩篇二十三首,可
是這首詩歌在聚會中已經唱過好幾遍了,如果我開口唱的話,下面的聽眾一
定會跟著唱。所以我不能拿這首詩歌來獨唱。

 就在這時候,我好像聽到一個聲音跟我說:『唱你在火車上看到的那首詩
。』但是我想這不可能啊,它從來還沒有配過曲子。這個念頭再一次強烈地
催逼,必須演唱前一天發現的那段優美適切的文字。於是我把那片剪報放在
風琴上,做了一個默禱,求神幫助我,好讓大家能聽到而且明白。我在風琴
上彈了一個降A 鍵,就開口唱了。那首詩的曲子是一個音符接一個音符賜下
到我心裡唱出來的,以後再也沒有更改過。唱完之後,會場裡響起好大、好
深的嘆息聲,我知道這首歌深深打動了我的蘇格蘭聽眾。

 慕迪先生也深感動,離開講台到我坐著的地方,倚著風琴,看到琴上的那
片剪報。他眼中含著淚問我:『Sankey,你從哪裡找到這首詩歌的啊,怎麼
我從來沒有聽到過?』我自己也感動得兩眼含淚,站起來對他說:『慕迪先
生,這就是那首我在火車上唸而你沒有聽的詩啊。』然後慕迪先生舉起手來
祝福,結束聚會。「九十九羊」就這樣誕生了。

 過了短短一段時間,我在Dundee收到一位女是寫來的信。她參加過那天下
午的聚會,謝謝我唱她過世的妹妹所寫的詩。從以後來往的信裡,我知道那
首詩的作者名叫Elizabeth C. Clephane,是蘇格蘭Melrose人,家裡一共三
個姊妹。她是1830年出生在愛丁堡。她姊姊說:『她是一個非常安靜的小孩
,從來不想惹人注意,總是埋在書本裡。父母的早逝讓她很小就懂得了悲傷
。長大以後她是家裡最聰明的孩子,總是考第一,老師都很喜歡她。她對詩
有很深的熱愛。在病患和受苦的人中,她擁有一個雅號,叫做「陽光」。這
首詩是她為一個朋友寫的﹔她的朋友把它登在〔兒童時光〕,其他人把它在
轉載到別處,但它一直沒有受到注意。她是在1869年過世的。』



 這首詩歌的中譯我最喜歡<<福音聖詩>>裡的,共有五節。我把那裡面的第
一、二、四節抄錄在末尾讓大家欣賞比較。

   青一     28   九十九羊
   校一    141   九十九羊
   福音    151   一百隻羊  V
   聯合    214   九十九隻羊
   靈糧     76   有九十九
   讚美    311   九十九羊


    一百隻羊,有九十九,在主欄中安眠﹔
      但有一隻,遠離金門,迷路山野之間。
      遠在荒山空谷徘徊,遠離良牧照顧慈懷,
      遠離良牧照顧慈懷。

    "此間主有九十九隻,難道還嫌不夠?"
      良牧回答:"那隻迷羊,本來是我所有﹔
      路徑雖然高低不平,曠野雖遠我必去尋,
      曠野雖遠我必去尋。"

    問主:"沿途山徑之上,何來許多血跡?"
      主說:"牧人必須流血,亡羊方能尋獲。"
      問主:"雙手因何傷裂?"主說:"因為路多荊棘",
      "主說:"因為路多荊棘"。


  這本詩歌的第三、五節也翻譯得生動感人。一首好的詩歌,要有好的
翻譯才能真真讓大家體會到它的滋味。

回到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