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onicar ( ) 看板: Belief_Music 標題: Re: 以上文章 時間: Sat Apr 6 23:34:50 2002 我先來說說我的看法, 因為我去年在信仰生活版貼過一篇康希特會的信息, 那次的信息給我很大的激勵, 在版上應該還找得到,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就那一次我全程參與(在台大活動中心)的感覺, 他的信息是鼓舞人,給人盼望,信靠神,在絕望中有出路, 而那次他呼召的對象除了慕道友信主, 還有多年基督徒但遠離神的人... 那一次並不是很「成功神學」。 不過在敬拜時,他們帶的歌曲非常搖滾, 跟一般讚美之泉、天韻或磐石樂團,或者黃國倫的詩歌有所不同, 磐石跟黃國倫的詩歌也有一些很「搖滾」, 但我個人購買專輯常聽的感覺, 總是覺得有很濃厚的敬拜氣氛,好像是禱告之後寫出來的, 非常能輔助我自己的靈修。 然而那天康希師母(何耀姍)帶的詩歌, 卻不太能給我敬拜的感覺, 這是個人主觀感覺,除了節奏太快之外, 整個舞蹈、表演、給人心裡上的感受, 完全像是偶像歌手的演唱會。 不過, 那樣的曲風跟舞臺表現, 我想他們應該是為了得著這個時代的青少年而做的努力, 他們應該花了很多精力在青少年事工上, 因為在那天會場中所有的招待,都是非常年輕的大孩子, 二十出頭,洋溢著青春氣息。 比較令人不習慣的一點是, 康希牧師非常愛他太太, 每次他講道時, 他都半開玩笑地要會眾 在他太太出場時, 一定要拍手很熱烈, 這樣他講道才會精彩一點(或者短一點,忘了) 我不知道是不是新加坡人的文化比較洋化, 而他用這種方式表現伉儷情深, 或者他這樣的講法,是要讓大家覺得有趣、輕鬆, 而開的小玩笑, 我無法分辨, 但這是比較令人側目的一點! 平衡報導一點兒說, 他不是只捧他太太, 當靈糧堂的主任牧師出場時, 他也大力熱情地宣傳, 「Paster Chou, 這一位令人尊敬的牧師,我們歡迎他!」 周牧師還是那副憨厚的樣子就出來了, 我想他可能不太習慣這種出場方式, 但也一副努力適應的樣子,所以表現得很自然。 是文化差異嗎?有待觀察。 那天何師母在唱詩歌時, 有唱搖滾版的「天父愛我我知道,因有聖經告訴我..」 師母也很自然地高舉雙手,溫柔地用不太標準的國語呼喊「耶穌」 (她的發音是耶舒 :PP) 康希牧師也一直強調神的能力跟主權。 而從前面的文章中看得出來, 這一批教會的牧師們, 雖然要辦演唱會打入主流市場, 但顯然還是很習慣地把演唱會當成佈道會在辦, 所以要大家拿出聖經,這一點是蠻可愛的。 但其實也蠻突兀的, 完全沒經驗的教會人士才做的出來吧, 他們一定沒有唱片界擔任宣傳的基督徒在幫他們捉刀, 才有點搞得四不像。 ........以動機論的話,真的只有上帝知道了。 插一個題外話, 之前國家祈禱早餐會(去年辦的), 也被一些教會界的人批評詬病花大錢, 請一些非基督徒的政治人物作秀、 學人家美國辦早餐會,但我們又不是基督徒國家! etc.... 有些人在論壇報砲轟這次早餐會, 幾乎體無完膚。 不過恰巧我是那時被公司派去支援國家祈禱早餐會的公關組, ㄟ 當時每間福音機構都要派出一兩位同工來支援啦。 所以之前的開籌備會、場地勘察、當天的招待我都參與, 第一次開會時, 公關組召集人就花了很多時間告訴我們 為什麼要辦早餐祈禱會, 讓我們自己的同工能夠瞭解並認同這次侍奉的理念, 而在整個侍奉過程包括場地勘察過程中, 參與的同工一再討論, 又禱告,又一直商量... 甚至出了一本「怎能不祈禱」的書, 給與會來賓人手一本帶回去看, 讓他們在早餐會熱鬧完之後, 回去可以看看,祈禱對基督徒的意義。 以及很多次在基督徒禱告後,國家的改變! (舉的例子都是國外) 就動機來說,我深深的觀察到 他們是絞盡腦汁要辦一次真的是在 「祈禱」的早餐會,也盼望與會來賓能認識神, 更希望神透過這次早餐會來祝福台灣。 動機是完全的良善。 那天早餐會如果在六樓辦(假設,忘記幾樓了) 我記得同一個時間七樓有一大群代禱同工在拼命禱告, 早餐會辦多久,禱告就多久, 而且主辦單位的貼心安排是, 樓上的禱告同工的早餐, 比下面政治人物吃的餐點更豐盛。 (當然啦,你要說浪費也行) 我後來混到記者席裡也吃到早餐, 說實在的,很普通。就一些西點 兩份三明治跟麵包,份量比較足夠, 用餐盒裝起來,有一小瓶飲料而已。 任何一種侍奉, 沒有親身參與的人, 永遠只能在外面看到熱鬧跟實際的效果, 裡面辛苦或偷懶, 動機純不純正, 有沒有高舉耶穌,只有同工知道。 外面的人能做的,大概就給建議跟禱告。 也許康希牧師他們也努力走出一條路, 就動機論, 這跟黃國倫要「做流行音樂福音化」, 他相信神應許他「福音流行音樂會成為主流」的異象, 沒啥不同,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回到上一層